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需要不斷探索改革,但探索改革要真正有利于學生,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改革不能被輿論左右,而應由學校招生委員會做出,以獨立的招生委員會來推進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
復旦大學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騰飛計劃”今年做出重大改革:今年招生計劃不超過400人,占復旦總招生計劃數的13%以上,并取消往年的筆試面試,同時可享受學校全額資助進行海外交流。
不僅復旦大學,不少高校也取消了筆試面試,這一做法得到不少輿論的點贊,稱之為“給農村生送上的一份厚禮”,省去了農村學生到滬參加筆試面試的費用。但在筆者看來,這并不是最優選擇,聽上去確實是為農村學生著想,可沒有筆試面試,大學如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如何審核通過學生的材料?憑什么決定自主招生入圍名單?如果僅僅是為了免去學生筆試面試的費用,卻由此讓農村學生專項計劃被鉆空子,那就得不償失了。保證這一計劃能公平公正地執行,將優惠落到真正符合條件的農村學生身上是關鍵,而減輕學生負擔和保障公信力完全可以兩全其美。
國外大學在自主招生時,也沒有筆試和面試,而是通過審核學生的材料來決定是否錄取。但這有兩個前提,一是有統一的測試作為評價依據,二是學生提供的材料,包括身份信息、學業成績、社會公益服務表現等,有很強的公信力。而現在高校在自主招生時,缺乏這兩個前提。高校針對農村學生推出的專項計劃也缺乏這兩大前提。從2012年國家實施扶貧定向招生計劃以來,一些有權有勢者就在打這一計劃的主意,把孩子的戶籍從城市遷到農村,把學籍掛在農村卻在城市學校就讀。還有的在申報專項計劃時,編造學業材料,這就侵占了本屬于農村學生的權利,也滋生了招生亂象。雖是個案,但這提醒執行者,高校在推進專項計劃時,有必要舉行筆試面試,以考察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出具有公信力的判斷。
對于農村學生參加高校的筆試面試,輿論擔心會增加學生負擔,一是筆試面試的交通食宿費,二是面試題目不適合農村學生。其實,這兩方面的擔心完全可以有效化解。關于面試的內容問題,在農村學生專項計劃中根本就不存在,因為這是專門針對農村學生的計劃,考察對象都是農村學生,與自主招生中有城市考生、農村考生的情況是不同的。剩下的就只有成本問題了,而解決成本問題也有現成的好辦法。
一方面,學校可以免除這些學生的交通食宿費用,這也是國外大學通常的做法。清華大學2012年啟動的“自強計劃”就給入圍筆試面試的家庭經濟困難農村學生提供來京的全部往返費用,并提供考試期間食宿,最遠的一個新疆考生往返費用高達6000多元。這也是可借鑒的做法。另一方面,筆試完全可以采取全國分考點,面試可以采取校友面試、電話面試等多種方式。
總的來說,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需要不斷探索改革,但探索改革要真正有利于學生,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或許學校會以取消筆試面試獲得網友點贊來論證改革的“民心所向”與成功,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很多網友并不了解整個招生過程,他們會在有人鉆空子時,要求某些高校嚴格審核,公布筆試面試成績,也會為某些高校取消筆試面試叫好。正因如此,改革不能被輿論左右,而應由學校專業的招生委員會做出。以獨立的招生委員會來推進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這是我國推進包括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在內的自主招生改革必須建立的改革機制。
公信力是自主招生的生命力所在,推進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必須以樹立公信力為基礎,做好頂層設計,而服務學生與保障公信力是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