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將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考生和家長的熱切關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自主招生也是一樣,把握好了就是通往理想大學的絕佳機會,但如果處理不當反到成為了高考路上的障礙。
去年高考中就有這樣一對母子,孩子跟母親的關系本就不太融洽,母親希望兒子走自主招生的“捷徑”,于是千方百計說服兒子報名,告訴他想去喜歡的大學,這是最好的辦法。兒子全力以赴地做了準備,但卻以失敗告終,高考成績也不盡如人意,結果孩子的情緒一落千丈,對母親也更加疏遠。
王俊梅介紹說,“眼下正是高三學生最忙的一段時間,建議高三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考的備考上。對于自主招生可以一試,但要保持理性,放平心態,不能孤注一擲。
既要抓住機會又要慎重參與
自主招生為考生們提供了又一次沖向理想大學的機會,失敗了不會影響統招的考試和錄取,成功了則皆大歡喜,所以這樣的好機會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想一試。但這一機會,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所以家長和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分析,慎重作出選擇。
當下,高三學生正處在緊張的復習階段,因學習強度高、任務重,所以學生們比較容易出現焦慮、人際敏感等狀況。自主招生報名的準備工作不僅會占去一些考前復習時間、分散精力,而且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根據往年的經驗,很多考生報名了自主招生最后也未必考,因而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到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風。
自主招生更適合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思維敏捷、能力超群的學生,尤其是面試,考生只能依靠平時的積累,很難臨時準備。從某種程度上看,自主招生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高考更高。通過自我分析決定參加自主招生的時候,家長首先還要與孩子明確,我們為什么報名自主招生,意義何在。如果家長和考生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失敗了也沒有太大影響那就最好。而高一、高二的學生和家長如果想在自主招生方面有所優勢,就要提早準備,立足學科競賽,多參加社會活動,如語文英語大賽、科技創新活動、小小發明家活動等,為高三時做好積累。
既要積極備戰又要放平心態
和高考一樣,面對自主招生,最關鍵的也是良好的心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首先,要多為自己輸入正能量。用積極的視角看待自主招生,它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更加平和的心態。自主招生考試調整到了高考后,相當于多出了一次機會,即使高考發揮相對不佳,依然有自主招生可以補救,所以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高考心態會更平和。
其次,要從關注“結果”轉移到關注“心靈”的成長,用這樣的視角來注視“自主招生”,那“自主招生”就是認識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起點,無形中考生也就收獲了保持良好心態的智慧。
第三,高考前調整心態的方法和技術同樣適用于面對“自主招生”的心態調整,包括正確認識焦慮、把考試當成認真做作業、保持良好心態等。
第四,溫暖和諧的親子關系。這一點尤為重要。選擇自主招生,需要親子之間的共同努力,家長在了解政策、搜集信息、把握新動態、選擇學校與專業、準備材料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付出,同時也需要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更為重要,一個情緒平和又智慧的家長不僅可以建立溫暖和諧的親子關系,更可以成為孩子心靈的“魔法師”。
當下,有意報名自主招生的考生家長要仔細研讀高校簡章,篩選出一定數量的目標校,然后結合孩子的興趣、孩子目前的成績層次等級、地域選擇意向、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等因素,再有針對性地精選出一定數量的目標高校和專業,和孩子共同做到既充分準備又目標精準,切忌“多多益善”。一旦材料準備完畢,就要立刻把心收回來,專心復習高考,不要再在自主招生這件事上浪費過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