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號,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結合各地實際,采用二代身份證現場報名確認、現場采集照片和指紋等生物特征、及時進行信息比對等措施嚴防替考。該通知表明了教育部進一步加強防替考措施和表示抓替考的決心,也預示指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將成為高考身份核查強制手段。
教育部要狠抓2016年高考作弊行為?
近幾年,多省頻發有組織、有預謀的高考作弊事件,這些事件讓大家意識到如今替考產業鏈的恐怖,也暴露出現今高考身份審核的漏洞:監考人員識別身份證和準考證主要靠肉眼,這給了替考者鉆空子的機會。在身份證和準考信息都能作假的情況下,教育部急需將高考身份核查升級,利用“獨一無二”的生物識別技術來捍衛高考的公正、公平。
教育部為何單點指紋識別?考試用指紋識別,教育部早有端倪
其實,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下發了相關文件:《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大力推進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建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1]436號),2012年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為了進一步規范考試流程,率先在國內教育考試領域試點引入指紋識別技術。據該考試院老師介紹,自從2012年啟用指紋識別技術,每年約有數十萬考生采用指紋識別認證身份。作為國內較早使用指紋考試的省份,當初選擇天誠盛業公司作為指紋方案提供商,看中了該公司與國內100多家銀行的實施應用經驗,陪伴我們解決各類應用問題,經過了5年的實踐已經非常成熟。
河北教育考試院指紋這一率先試點,不但為考生塑造了更為安全、公平的考試環境,同時對于促進全國各省教育考試院標準化考場的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推動了生物識別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更深層次的應用。據悉,廣東、四川、遼寧、河南等多省也已采取指紋識別的措施,以核查考生身份。
指紋識別技術應用最廣泛、最成熟,使用規則有無區別?
記者從天誠盛業指紋識別工程師于福水了解到,目前指紋識別既被高安全需求領域的金融銀行業廣泛使用,也被大量應用于門禁考勤民用銷售市場、手機和pad等移動終端等消費品市場。而指紋識別寬泛的應用場景對于指紋識別算法和指紋識別相關設備的要求有巨大差異。業內認可的指標主要是指紋識別技術的誤識率和拒真率,這取決于指紋識別算法層面,面向金融銀行級別應用、軍工級別應用、民用級別應用的指紋識別算法要求肯定是不同的。
指紋識別困難點更多在于指紋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存在的干手指、濕手指、皸裂手指、蛻皮手指等困難指紋。于福水講到,天誠盛業是國內最早從事指紋技術研發的單位之一,自主研發了指紋識別核心算法,在處理干、濕、蛻皮等困難手指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公司擁有數百余項發明專利,目前已有100多億人次的指紋驗證應用。公司“基于大形變和低質量的指紋加密方法與應用”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低質量大形變指紋識別技術”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據了解,天誠盛業還是國家生物識別國標小組成員,承擔了14項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的起草,作為主要撰稿人的BioAPI國家標準1.1版指紋識別相關標準,為指紋識別應用確定了使用規范。
高考用指紋識別就會足夠嗎?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多模態生物識別為高考保駕護航
對于記者擔心的“假指紋”的情況講到,于福水講到這是基于部分指紋采集設備檢測的都只是表皮指紋信息,而隨著指紋識別技術的成熟、優化,在指紋算法中都加入了指紋活體檢測技術,探測到手指的真皮層,真皮的指紋信息比表皮更清晰,更準確,利用持續有效的指紋特征數據、相對的溫度和濕度等多項技術衡量指標保證活體識別。在這種技術基礎上,只有真人手指才能比對成功,并且對于破損手指和出汗手指都有極佳的識別效果。
指紋識別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比如有人天生手指無指紋,或者高考前夕手指割傷了也會導致指紋識別失效等。這種特殊情況下,天誠盛業建議,在使用指紋識別的基礎之上,可能還需要配合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比如人臉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將不同的生物識別技術組合起來,取長補短,通過多模態生物識別為高考保駕護航,提供最徹底、體驗最好的解決方案,讓我們一起期待公平公正的高考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