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絡,經常會彈出這樣的廣告窗口,上面寫著“無需上課”“快速取證”“包獲文憑”等廣告語,這是典型的虛假夸大廣告。廣東省教育廳日前聯合數部門印發通知,決定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開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發布專項整治。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利國利民:社會發展迅猛,知識更新迅速,為了不掉隊,一些職場人士有充電需求,針對這一態勢,高校設立繼續教育學院,為有繼續深造需要的人提供專業服務。但是,由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特殊性、辦學主體的多樣性、廣告渠道的復雜性,導致這一領域廣告亂象叢生。一些人為了切更大的蛋糕、賺更多的錢,不惜使用夸大甚至不實語言,諸如“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之類措辭,誘導學習者報名。
教育不是兒戲,豈容胡搞亂來?被虛假夸大廣告弄成一池渾水,令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身價大跌,讓人看不過眼。虛假夸大廣告滿天飛,負面影響極大。第一,損害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制度的嚴肅性。可以說,虛假夸大廣告是對國家繼續教育制度的公然挑戰和嚴重扭曲。第二,沖擊國家人才制度和標準。如果真像這些非法機構宣揚的,不用學習也能拿到文憑,將嚴重沖擊國家人才管理制度。第三,破壞國家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弄虛作假、渾水摸魚,將會成為整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之患。第四,降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公信力。這種教育本身就是業余教育,市場一亂,學歷就更加缺乏含金量,更沒有公信力。為此,教育部等五部門于10月印發通知,提出要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專項整治,正當其時。治虛假夸大廣告,一要抓廣告發布端、傳播端。省內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省外高校在粵函授站、校外學習中心等機構作為廣告的發布端,要按照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從源頭上杜絕虛假夸大廣告。各類廣告發布媒體及平臺作為傳播端,要加強廣告內容審核,對違規信息進行有效過濾,不給此類廣告發布的機會。各大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平臺、新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APP等是此類廣告的重點載體,要重點“關照”。
二要抓專項行動與日常監管。現階段,要按照規定時間,多部門、多機構同時參與,開展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壓縮虛假夸大廣告的存量。專項整治之后,要建章立制,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管控納入日常監管范疇,持之以恒,抓細抓實,不給此類廣告死灰復燃的機會。
虛假夸大廣告是一副“毒藥”,讓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不斷“野雞化”,最后走上自我毀滅之路,不可小覷。 (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