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由中國工程院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第二次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劉國治、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司長王樹年等出席會議并致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深化軍民融合,推動創新發展”。今年3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必由之路。圍繞會議主題,放眼國家戰略,各界與會代表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
會上,邱勇代表清華大學和中國工程院聯合宣布:2017年將啟動評選“中國十大年度工程科技成就”,并將在每年底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上發布。邱勇強調,這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對推進中國工程科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承辦。參加會議的有來自發改委、工信部、中國工程院、軍委科技委的代表,來自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等20余家大型骨干企業的代表,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2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共計200余人。
”
致辭
徐匡迪副主席講話。
徐匡迪對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充分肯定:以“長城”命名的會議,既體現了中國工程技術要傳承悠遠的傳統與精神,也體現了中國工程科技界的使命與擔當。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可以與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
徐匡迪指出,當前,我國軍民融合的發展已由初步融合進入深度融合發展的階段,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創新驅動發展的巨大潛力亟待挖掘和進一步發揮。為了更好地深化軍民融合、推動創新發展,需要加強統籌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穩步推進機制體制改革;需要加強資源統籌,促進軍轉民、民參軍的交互、深度融合;需要軍、政、產、學、研、用等共同發力,才能建成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邱勇校長致辭。
邱勇表示,今年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的主題是“深化軍民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目的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軍民融合的戰略部署,深入研討軍民融合體制機制、科研成果雙向轉化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清華大學有著服務國家安全、支持國防建設的優良傳統。迄今為止,已有100多位清華人成為共和國將軍,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14位在清華大學學習或工作過。在今年啟動的科研體制機制改革中,學校把打造軍民融合創新平臺作為重點任務,探索建立新型國家級高端實驗室,努力構建國防科研、尖端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的特區。
“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清華大學愿與各領導機關和兄弟單位一起,攜手合作,創新發展,共同為實現興國強軍夢提供智庫支撐、科技支撐、人才支撐,為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把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周濟院長致辭。
周濟指出,今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戰略今后一個時期軍民融合發展。中國工程院和清華大學將一如既往,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與全國工程科技界的同志們共同努力,辦好長城工程科技會議,搭建交流平臺,服務國家、服務地方、服務行業,為推動工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劉國治致辭。
劉國治指出,科技在軍民融合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科技軍民融合的關鍵在于通過推動科技資源要素在軍民之間共建共享,結合高校工作,實現軍民科技有機的融合發展。科技軍民融合要通過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以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為核心、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為保障的科技軍民融合發展體制。要改變傳統觀點和思維習慣、工作習慣,在“融”和“合”上下工夫,而不是在另起爐灶下工夫。
辛國斌致辭。
辛國斌表示,本次大會以“深化軍民融合,推動創新發展”為主題,是貫徹落實軍民融合、創新驅動兩大發展戰略的一次有利舉措,也是調動軍地兩個積極性、共商發展大計的一次具體行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通阻礙軍民融合的“堵點”,消除有形無形的“柵欄”,不斷優化有利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將一如繼往地支持工程院和清華大學的工作,愿意與大家一起維護好、建設好、發揮好“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的作用。
王樹年致辭。
王樹年表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關鍵在于創新。要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要深化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要高度關注軍民融合的新需求;要深化拓展軍民融合的新空間。“中國十大年度工程科技成就”評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國家發改委對此給予積極評價和高度贊賞,希望在2017年有軍民融合的項目獲選。
”
主旨報告
《軍民融合推動國防科技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 杜祥琬院士
軍民同源是一個樸素的真理,軍民融合是國家發展的新動能。促進軍民融合的關鍵在于體制機制的創新,創新型體制機制建設的關鍵在于“軍民統領”,其內涵是需要加強軍民統一領導下的頂層設計以及軍民統一領導下的國防科技管理。這樣才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源頭上促進軍民科技的緊密結合,在制度上切實保證軍民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國防科技的整體運行效率。
《堅持協同創新,走軍民融合之路》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 劉澤金少將
國防科技大學比民口高校更加需要軍民融合,是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天然紐帶和橋梁。軍民科技融合是學校適應新軍事變革的戰略選擇,為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議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搭建起軍民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提高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激發融合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促進軍民融合。
《創新推動高校軍民融合》
清華大學副校長 尤政院士
軍民融合、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戰略,高校在軍民融合中,具有高水平人才培養、原創性基礎研究、顛覆性集成創新、服務于社會文化的建設四方面職能。目前創新思路應該瞄準效益式、開發式、高技術式,集中精力在顛覆式的創新平臺上來發揮作用。一是要聚創新資源,將原始創新的點聚成一個源,不斷支撐創新。二是拓創新之流,做好應用基礎。
”
交流報告
交流報告環節,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房建成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壽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董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胡問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溫剛等相繼發言,圍繞深度參與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等與參會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
長城工程科技會議
為更好地發揮我國工程科技人員的智慧,共同應對工程科技領域的重大挑戰,建立一個工程科技界深入交流、溝通、點燃頭腦風暴的平臺,2015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支持下,中國工程院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長城工程科技會議”,旨在面向全球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國內外工程科技人員,圍繞我國未來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及核心工程科技問題,每年通過不定期組織系列戰略和學術研討,長期開展政策研究和決策支持研究,建設成為服務國家,聯系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界的工程科技與政策智庫的高端平臺。2015年召開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第一次會議主題為“創新提升中國制造,開放促進‘互聯網+’”。
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
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是長城會議的承辦單位,由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于2011年4月18日聯合成立。五年來,戰略研究院先后布局了“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等多項重大咨詢項目研究,每年都形成若干研究報告和建議上報中央和政府有關部門,為國家有關政策制訂和出臺發揮了重要的智庫支撐作用。戰略研究院還連續五年向社會發布《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引起很大社會反響。這一持續性研究成果,為國務院制定并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