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注(笑臉)如您尚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字“高中生家長”關注我們或識別文末二維碼,獲取更多知識方法名師經驗。每日更新,與您不見不散!
正常情況下,大學的專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畢業后的職業選擇。但事實的情況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在畢業時會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而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在選專業時對專業不夠了解,對職業規劃不夠清晰。
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高中生就可以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出路呢?高三再來做選擇起步都有點晚啊!如果現在的你存在同樣的困惑,那么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幫你答疑解惑。
1.新高考下,選考科目倒逼專業選擇
眾所周知,新高考政策下,整個高一階段,同學們就需要系統學習7門選考科目,并對自己的優勢學科和興趣學科有大致了解。
到高二上半學期,同學們就要初步確定自己的選考科目了。而選擇時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大學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
所以,高校會提前兩年公布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也就是說,同學們只有選擇了專業中的要求科目,才有機會申請這個專業。
打個比方,考生小明的職業理想是醫生,而且方向是臨床醫學,那么他在填報大學專業時肯定是要選擇臨床醫學專業以及有這個專業的學校。在鎖定心儀報考學校后,他需要了解,這所學校對這個專業在選考科目上的要求是物理,所以最后,他的選考科目之一便是物理。
2.生涯規劃課程,助力專業選擇
很多人會困惑,要讓剛入高一的孩子去思考大學的專業以及畢業后的職業,似乎有點言之尚早,況且高中生本來就是善變的年紀,怎么能這么篤定他現在的選擇就是三年后的向往。
正因如此,所以在高中課堂中引入了一門非常重要的“生涯規劃課”!“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分為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兩部分。
學業規劃是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學業水平、專業性向、生涯發展等意向,科學合理安排高中三年的課程修習計劃。”
學生通過對自己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對學科的認識初步形成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預判,然后再去規劃自己的高中課程,設定眼下的學習方向。心中有了目標,學習就更會有動力。
幫助
了幫助考生和家長科學合理填報高考志愿,避免陷入誤區,盤點出對考生報考影響最嚴重的十大誤區。
家長對高考志愿的八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一門心思奔名校
“名牌”大學并非所有的專業都是優勢專業
有的考生父母打算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報考一所心儀“名校”,二志愿放棄。這種填報志愿的方式欠缺考慮,風險較大,如果孩子的分數不夠,本科一批一志愿沒有被報考院校錄取,就失去了就讀其他一本院校機會。
不可否認,“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軟件上都較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專業因素,則是不明智的。更何況,“名牌”大學并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普通高校一些專業也有特色,具有很強的實力。
因此,填報志愿時,父母不要只考慮“名校”,走出非“名校”不報的誤區。
誤區二: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高考志愿別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
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
誤區三: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
不同志愿填報方式要區別對待
志愿梯度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專業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就全國來講基本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對江蘇、浙江、湖南等實行平行志愿的省(區市)的考生,在拉開梯度這個問題上,風險有所減小,但也不是不考慮。
平行志愿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建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個志愿要有相當的保險系數,也就是說,按照往年的分數,考生的分數上最后一個平行志愿要比較保險。
第二種志愿填寫方式是實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我個人認為要把握兩個方面。
首先,第一志愿最關鍵。其次,后續志愿基本上應該考慮往年一般報考人數不滿并且曾經招過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學校。
誤區四: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
“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另外一個誤區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咨詢時經常問“今年什么專業熱”,“什么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誤區五:只憑學校(或專業)
不關注學校實際情況、專業內涵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考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還有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了解。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是否屬于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
誤區六:不服從專業調劑
(認為服從專業調劑會吃虧)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可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占優勢(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
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專業志愿沒有拉開梯度,沒有掌握好專業級差,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
你被調劑到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一般是比較冷門的專業。
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你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誤區七:平行志愿沒有風險
“投檔而被退檔”是最大的風險
平行志愿填報雖然減少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但同樣存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
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從調劑。當然,如果高校實行“進檔即取”的原則,那么,只要分數達到投檔線,志愿服從調劑,就不會退檔,落榜生將大大減少。
2.定位不準確的風險。3.志愿沒有梯度的風險。
誤區八:錄取分數來報志愿
照搬往年的錄取分數來報志愿(以為高校錄取分數線一成不變)高校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老師,今年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我這個分數,能上你們學校嗎”……在咨詢會上,分數是家長們咨詢得最多的題目。
類似的題目把招生老師給難住了,他們只能告訴家長“錄取分數不是學校決定的,要看考生報考的情況”。
“你們學校往年不是570分錄取嗎?”一名家長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對招生老師的答復“這個分數有些風險”,她表現質疑。
在咨詢會上,不少高校會粘貼出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以供考生和家長查閱參考。本是一個參考系數,不少家長卻誤把它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高考志愿對考生能否進入理想的大學有重要影響,也是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填報高考志愿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又沒有相應的經驗,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