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綜者得天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文綜總共有300分,是高考里的最大科目,也是尖子生和普通優秀學生最容易拉開差距的科目。
那如何復習文綜呢?
1
注重基礎知識復習
在備考中,各校老師會有具體的指引,但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計劃方法:高層次的學生,可以結合老師的計劃,在全面復習主干之余,有重點地復習相對薄弱的內容;層次較低的學生,建議完全按照老師的指引制定計劃。
但無論哪一類學生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不要抱著“能復習到哪就算哪”的思想。近年高考場上反饋的文綜問題,首要的一定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所以哪一科,在最后階段都應該注重基礎復習: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圖像等等。
2
能力拉分莫畏難
高考場上反饋的第二大問題是“學生學科能力不強”,能力包括學生提取信息,解讀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能力?
首先,在復習時,注意主干知識的熟練掌握以及主干知識的體系構建,這樣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才能從知識體系中提取適用的知識點,解決問題;其次,做題或回顧錯題時,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圖文材料中準確提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最后,注意回顧一些常規的答題角度。
3
錯題寶典莫丟棄
在最后的復習過程中,保持一定量的題目訓練是應該的,但千萬不要在刷題的滿足中忘記了曾經的錯題寶典。要把曾經的大考錯題、老師講評過的錯題重新看一遍。心理學家說:“50%的人會重復犯錯”,當我們把錯題暴露的薄弱知識點或者做題遇到的問題及時掃清后,高考增分絕不是難事。
4
關注時事莫畏新
政治學科的考試說明一直把“年度國內外重大時事,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列入考試范圍。地理的高考題中也會或顯性或隱性地結合一些時事熱點考查地理基本原理規律。歷史也要求學生適當關注史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應對這類貌似新穎的題目首要還是基礎知識要過關,但是也不妨在平時多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如“一帶一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避免在考場上束手無策。
5
訓練時注意答題時間安排
做題訓練時,最好按照以下答題順序來訓練:選擇題必須要在35-40分鐘完成,政治大題40分鐘,歷史大題35分鐘,地理大題35分鐘,最后至少留下5分鐘瀏覽全卷,檢查是否做齊題目。
答題順序上,以自己的習慣為主。建議先做選擇題,35題一次性做完,涂卡,并檢查是否涂錯。大題方面,建議按題號順序答題。但如果某個科目特別好,得分把握大,可以先做。如果認為對自己來說最難、最耗時、最沒得分把握的科目,大題放在最后做(既可避免破壞心情、打擊信心,又可確保得分高)。
答大題時,若想不出答案,千萬別放棄。任何題目最終主要還是考查對書本知識掌握的熟悉程度和靈活運用程度,所以,遇到不會答的題目時,別著急,一定是考查書本的某塊知識,冷靜下來,就能找到答案。
文綜各科指導
1
歷史科目
高考是以考查重要知識和重要概念為主,所以在復習中切忌鉆難題、怪題。
建議:熟悉教材內容,尤其是熟悉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如“三省六部制”,掌握一般的解題方法,善于聯想書本內容和照抄材料。此外,還要架構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把主要概念放入其中。這樣,可以知道某個知識點在單元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又可以把容易混淆的知識區分清楚。
盡可能形成自己公式化的答題技巧。歷史科目問題設置的方式不多,背熟一些典型的答題模板,遇到問題要進行類比、遷移,舉一反三。
2
地理科目
重點應放在地理原理和規律
建議:
重讀考試說明,研究2017高考的新變化。重視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典型示例反射了高考命題的主干考點。明確考核目標與要求。從考點分布來看,高頻考點主要分布在大氣運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城市和城市化、農業和工業、城市區位、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2017年地理科目高考考綱新變化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復習重點應放在地理原理和規律,強化區域定位知識,巧記區域地理環境的特征,構建思維模型和答題模板,使之在頭腦中處于清晰的地位,能夠做到跳躍自如,非選擇題才能得高分。
注意回歸課本。回歸課本不是重看一次課本,而是要注重地理基本知識和原理,學會舍棄。
注意審題與答題,預防失分。明確試題考查的內容(知識點),考查的意圖和考查的能力層次,重點分析的地理知識、原理、過程、規律和圖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審題基礎上,重在對主觀題答案的組織表達,設問的指向性,答題的針對性。
3
政治科目
同一問題舉一反三
要進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識體系,并以知識體系為線索,再次回歸教材里的基礎知識,更加全面、準確、系統地把握知識。要全面閱讀教材,關注細節,不留知識死角,特別要關注單元、課、框題、目的標題,弄清知識范圍,防止知識的缺漏。對于較生疏的知識點一定要多看幾遍,消除對知識似是而非的不準確現象。
適當做一些適應性訓練,但要精做題,重分析,不搞“題海戰術”。盡量精選題目和題型,要善于圍繞題目的設問串起相關知識或者相關時政熱點的復習,同時,還可變換思路設想同一個問題的其他可能的設問角度,舉一反三,做到以點帶面的復習效果。題量建議每天控制在12道選擇題、一道大題3個小問,大約30分鐘。對于主觀題,注意答題要規范、語言表達要簡潔、準確,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理論表述的完整性和材料分析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