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快樂男聲和中國好聲音,在學生堆里也有耀眼的“明星”。在今年高考,深圳中學的方添鋇、深圳高級中學的向東來,兩名學生理科成績排名全省前十。
從默默無聞的莘莘學子到曝光在聚光燈下的高分考生,在不少人看來,這個暑假對于他們來說,是否充滿精彩?記者近日對他們進行回訪,看看高分考生們的暑假怎么過。
對于千百萬流動家庭來說,何時放開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已經成為他們難以排解的心病。異地高考目前各地解決得如何?流入地何時能取消高考戶籍限制?有哪些障礙和困難?中國之聲特別策劃《中國教育銜接之痛》第四期今天關注:《長路漫漫,異地高考如何求索》。
2013年,在很多人看來,是中國的"異地高考元年",就在今年6月,4500名隨遷子女成為首批在異地參加高考的考生。生在福建長在江蘇的王玉瑜就是這批幸運兒之一,2013年新年到來之際她終于妥協準備回家備考,意外的好消息是:她等來了"江蘇異地高考"的落地。
王玉瑜:12月31號下午,我媽回家就跟我說了"你可以在南京高考了",心里蠻激動的,可以和同學一起參加高考了。
而從小在蚌埠長大的江西孩子彭江淮準備在明年搭上"異地高考"的第二班車,在她感覺,雖然在安徽和老家江西升學壓力差不多,但已經講的出一口地道江淮官話的她還是愿意選擇更熟悉的老地方。
彭江淮:我覺得江西和安徽這邊的人口差不多,所以感覺競爭壓力也差不多,在安徽這邊考試,我感覺我會發揮更好一點。
這些案例似乎已顯示出異地高考的曙光,但另一個現實是,即便目前全國除西藏外的全部省市都出臺了異地高考政策,但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仍然不到全國高考人數的萬分之五。在高考競爭激烈的一些省份,如浙江、山東、河南,不少考生雖符合報名條件,卻仍然放棄了異地高考的機會,因為也許在家鄉高考,成功勝出的幾率更大,而這些地區的"異地高考"就奇怪地出現了"遇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