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定位高遠、事關全局、意義重大,為黨的各項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地區高等學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強化政治擔當,深入學習貫徹《決議》精神,引領學校師生奮進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在學習貫徹《決議》中發揮引領表率作用
1964年,毛澤東同志會見外賓時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黨和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作出的黨的第三次歷史決議,既是重大政治決議、思想決議,也是重大戰略決議、行動決議,必能像黨的前兩次重大歷史決議一樣,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高校作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重鎮、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的熱潮。要把學習貫徹《決議》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貫穿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融入黨史學習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教師培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用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增強斗志,確保全會精神落地見效。尤其是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把百年黨史中蘊含的鮮活素材和先進思想轉化為立德樹人的生動教材,切實提升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引領青年學生賡續紅色血脈、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肩負起“強國一代”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要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人才和學科優勢,組建優秀教師宣講團、大學生骨干宣講團等面向校內外開展宣講巡講,切實把學習全會精神轉化為廣大師生奮進百年新征程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同時,要面向社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高揚主旋律,奏響最強音,深入開展理論闡釋,圍繞《決議》內涵價值等重大問題,加快研究形成一批有學術深度、有廣泛影響的成果,為繼續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提供更有說服力的學理支撐,為《決議》的全面貫徹落實作出高校應有的貢獻。
增強政治自覺,確保高校始終成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決議》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深刻總結了以“堅持黨的領導”為統領的寶貴歷史經驗。歷史雄辯地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回望百年黨史、百年教育史,教育始終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堅強領導是教育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的根本保證。邁向新征程,作為黨領導的民族地區高校,要更加堅定地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落實落地。要堅決捍衛“兩個確立”,馳而不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理論上的清醒強化政治上的堅定。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自信,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緊扣“四個服務”,著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邁出新步伐。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從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大局的政治高度,統籌高校安全與發展,堅決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特別是意識形態安全。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積極打造和維護教育生態的綠水青山,為學校健康發展和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在享受高質量教育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樹立大統戰思維,充分把握高校各類人才集聚、各族師生匯聚的特點,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識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提高政治擔當,努力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陣地
《決議》在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時指出,“只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就一定能夠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審古今之變、察時代之勢,在繼承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地區高校在民族工作中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責無旁貸。民族地區高校必須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民族工作主線,把握民族工作之“綱”,展現更強擔當、更大作為,努力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陣地。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理直氣壯地把培養具有堅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各民族優秀人才作為立德樹人的應有之義、必盡之責。要突出培根鑄魂,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貫穿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充分發揮民族地區高校獨特優勢,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研究,為國家和民族地區從更高層次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教育、宣傳、闡釋、研究、決策、咨政服務提供強有力支撐。
提升政治自信,奮力開創新時代民族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考察清華大學并強調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這都賦予了高等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邁向新征程,民族地區高校要胸懷“國之大者”,深刻把握我們黨“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定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構建民族地區時代新人培育新格局,不斷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把教育事業放到黨的新的百年征程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來謀劃。尤其要結合“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實施,搶抓《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政策紅利,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推動民族地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信心,堅持“四個面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堅定走好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不斷提升服務“三新一高”能力,更好地發揮高等教育培養基礎性人才主力軍作用,在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中發揮民族地區高校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
作為民族地區高校,我們要永遠銘記和珍惜黨在百年奮斗中創造的偉大歷史成就,大力弘揚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深刻把握黨中央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牢記職責、珍惜榮譽,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責任擔當的首要任務,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聚焦民族工作主線,充分發揮民族地區高校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作者阿拉坦倉,系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3期)
作者:阿拉坦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