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招生委員會發出《關于進一步調整廣東省高考加分項目和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 確規定從2015年起,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只保留全國性的4個政策性加分項目。同時,在高考加分分值上,除烈士子女加分項 目外,其他項目加分分值統一調整為5分。
我們要為這種削減高考加分項目的新政點贊與 “加分”。事實上,這些年來,取消各種高考加分項目的呼聲從未停歇過,一些特長類的高考加分本意是為了彌補招生制度的某種缺陷,使更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得 到深造的機會。但是,巨大的利益驅使之下,這一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弊病叢生,特長加分往往成了“權力加分”、“金錢加分”。
比如,前些年,因為體育特長生可以加分,好些地方出現了一批跑幾圈就氣喘吁吁、使出吃奶的力氣也將鉛球扔不了幾米遠的“運動健將”、“省級運動員”。此外,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因為缺乏一個可以具體量化的剛性標準,在高考加分的刺激下,更容易為特權所染指。
公 開、公平、公正是高考的基石。盡管現行高考制度仍有不少弊端,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必須堅守。目前的語境下,我們要先保教育公平,再談素質教育。在高 考這樣一個密封管道上所開鑿的加分缺口越少,其公開、公平、公正特性被截流的可能性就越小。高考的公平就在于它的剛性,在于它不能被輕易打破的鐵律。幾乎 年年出現的因遲到一分鐘而無法進考場的事例就是一個隱喻。而高考公平或者說教育公平,對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來說意味著至為寶貴的起點公平。從清理各種加分 項目的動作中可以看出,維護高考公平底線的社會共識,正在一點點被決策部門所吸納。
當 然,加分項目”瘦身“只是高考改革大棋局中的一著棋。高考加分要減掉的是特權,而不是特長。也就是說,在改革加分項目和分值方面要做“減法”,但在鼓勵學 生特長發展方面要做“加法”。比如,一度人人喊打的奧數本身并沒有錯,它只是因為跟升學等利益掛鉤,才變成了一項扼殺個性的魔鬼訓練。一方面剝離依附其上 的功利性,一方面保證少數數學天才的成功突圍,是我們對待它應有的理性態度。
教育要 公平,但不要平庸,應給那些“偏科奇才”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美國的教育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它有一個成熟機制,讓特別優秀的人才得到適當的培養。比如,美 國公立學校里面的重點學校有兩個概念,一種是叫“學術學校“,錄取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一種叫“特長學校”,一個學生鋼琴彈得好、舞跳得好或者數學特別 好等,都可以通過考試選拔,擇優錄取。
對我們來說,這一話題最終指向的是如何為高校 自主招生進一步松綁,將更多的自主招生權交給高校,將更多的選擇權賦予考生,實現高校與考生之間更充分地雙向流動。民國時期,錢鍾書、張充和數學成績比零 分稍高卻得以入學清華,就與那時的“自主招生”有莫大關系。顯然,要實現公平與唯才是舉的兼容,更改招生政策只是治標,改革高等教育制度才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