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村娃上省屬重點高校將有更多機會。昨天記者從省考試院了解到,今年部分省屬高校將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計劃,用于招收本省農村學生,原則上不少于高校在本科一批招生計劃的2%,最低可降至一本線下20分予以錄取。同時教育部直屬高校,包括北大、清華等頂尖學府,也有針對農村孩子的錄取傾斜。
省內新政2%一本計劃給農村考生。
記者從省考試院獲悉,此次推出專項計劃的高校,都是列入我省第一批本科批次招生的省屬高校。換句話說,都是省屬高校中最優質的學府了,包括安徽大學,還有在一本批次招生的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等。
實施招收本省農村學生的專項計劃數量,原則上不少于高校在本科一批招生計劃的2%。如果一所省屬重點高校招生計劃是5000人,那么專項計劃就至少有100個名額。此次專項計劃將由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下達,招生學校編制,省考試院匯總后于6月中旬在省考試院網站上公布,考生到時候可上網具體查詢。
符合當年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報名條件,高考文化成績達到一本線下20分以內,且具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均可報考,考生報考資格由相應市、縣招生考試機構負責審核。
最低可降至一本線下20分
該專項計劃在志愿設置和錄取上都將有專門要求。將單獨設置3個院校平行志愿,每所院校設2個專業志愿及專業服從志愿;錄取工作安排在提前本科批之后,第一批本科之前按該項計劃的100%向相應學校投檔,由學校審核錄取。如線上生源不足,可降分投檔,降分幅度為一本線下20分以內。
為確保此次專項計劃錄取公平公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健全市、縣、中學和高校多級公示制度,做好招生信息"十公開"工作。有關高校還要及時公開所列專項計劃招收農村學生的名單、成績等信息,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教育部部署貧困地區定向招生5萬人。
此次安徽省針對省內農村考生推出專項計劃,進一步拓寬農村學生就讀重點高校升學渠道。
前不久教育部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做好2014年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工作。在這份文件中,對面向農村地區專項計劃的規模、區域等都有明確要求。比如,將擴大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2014年專項計劃招生規模將擴大至5萬名,由中央部門高校和地方"211工程"學校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承擔。在區域分布上,2014年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為832個貧困縣,以及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河北、 山西、安徽、河南等省區。
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為方便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今年還在升學渠道上開辟了很多綠色通道。比如,可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要因校制宜,專門安排一定數量的招生名額,原則上不低于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規模的2%,主要選拔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縣及縣以下中學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進一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
考生原則上符合當年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報名條件、高中階段具有在上述中學連續三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具有農村戶籍且家庭在農村的學生均可報考。有關高校要結合農村學生特點及上述中學實際情況,參照自主選拔錄取辦法,研究制訂報名、考核及錄取辦法。
高校行動
北大:農村考生至少20%
其實早在幾年前,像北大等名校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嘗試做一些改變,在自主招生時給予農村考生更多照顧。
北京大學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就明確,為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中學和農村戶籍考生的政策傾斜,2014年北京大學將在自主選拔錄取的初審、復試和確定候選人等環節提高農村戶籍考生入選比例,使北京大學2014年自主選拔錄取候選人中農村戶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對國家明確的重點農村扶貧開發地區可給予重點扶持。如考生被認定為2014年自主選拔錄取候選人,將可在高考錄取時享受北京大學在當地錄取線下降60分以內錄取的優惠政策。
六名校:共推"自強計劃"
同樣,清華大學也針對農村考生推出了"自強計劃"。以今年自強計劃的選拔為例,認定結果已經公布,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111名考生獲得優惠加分政策。從2011年實施以來,"自強計劃"已經幫助近50名農村考生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其中,近30位同學是其所在縣5年來考入清華的第一人。
從2013年起,"自強計劃"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832個貧困縣及所有地區的鄉鎮中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重量級大學加入該計劃。
專家說法 "他"的命運或將改變。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教授認為,從最直接的效果來看,這讓更多農村考生有機會進入重點高校就讀,很多人一生的命運可能會就此改變。這對生活在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范和生分析說,從另一個層面看,這其實是對現行高考考試及錄取政策的一種改變。農村考生由于現實的條件限制,不管是學校硬件,還是師資條件,都無法跟城里重點學校的學生相比。很多時候這些考生還未走入高考考場,就已經落后別人一大截了。如果還用看似公正的一把尺子去衡量,對這些學生來說可能就是不公平的。
政策上對農村考生傾斜,這也是促進社會階層之間良性流動的一個措施。范和生分析說,社會結構需要良性互動,某個階層的人員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自我提升,有上升的通道,這個社會才是比較和諧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