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準爸爸、準媽媽現在就開始擔心:3年后自己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比現在難度更大?”“如何讓上海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與廣大市民對當下教育的實際感受真正一致起來?”“我們經常接到焦慮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打來的求助電話,現在大學生找工作究竟難不難?”
昨天,從“媒體觀察報告”、“專家研究報告”到“政務體驗報告”,針對市教委主任蘇明的幾大問題,指向“入園、高考、就業”全程。這份牽動千家萬戶、持續20年左右的“教育焦慮”,上海如何緩解?蘇明加入由解放日報與新華社長三角新聞采編中心、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東方網聯合主辦的2014上海“民生訪談”,面對話筒一一作答。
學前:有備應對“單獨二孩”
近年來,上海正處于幼兒 “入園高峰”,而“單獨二孩”政策落地,本市戶籍人口又有一定數量增長。目前全市每年出生人口20萬人左右,放開“單獨二孩”后,未來3到5年戶籍新生人口可能會增加7.5萬至15萬人。蘇明認為,這確實會給滬上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增加一定壓力。
“波峰—波谷—波峰”的波動變化是人口發展基本規律。新中國建立以來,上海大約經歷了3波這樣的循環。最近一次從2007年開始,現正處于“波峰”狀態。蘇明表示,為應對本輪入園高峰,2008年起上海每年都把新增30到40所幼兒園列入年度市政府實事項目,加以保障和推進;同時,通過適度擴大班額、調整專用教室等方式挖掘教育資源,滿足了戶籍兒童入園需求,并基本實現隨遷子女在滬接受學前教育或看護服務的全覆蓋。
據了解,按照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上海將確保完成新建312所幼兒園任務;同時,對常住人口包括“單獨二孩”出生情況進行科學預判,及早謀劃和啟動“十三五”期間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建設規劃。“上海戶籍兒童的入園需求是有保障的,請廣大市民放心。”
高考:2017年開始實施新方案
在回應解放日報副總編徐錦江在 “媒體觀察報告”中的提問時,蘇明明確上海2017年開始實施新的高考方案。他透露,目前正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加緊研究制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接下來還要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按程序報批。“由于高考與高中教育緊密相關,根據‘3年早知道’的原則,其適用對象是從方案公布后入學的新生開始,此前在校的高中學生不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新版高考方案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新一屆高中生入學以前出臺。
蘇明同時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表明了新一輪招考改革大方向,譬如總的考試科目可能有適當減少,外語可能一年有多考,“這也是比較合理的,對于考生機會多一次,壓力稍微分散一點”。另外,新高考還是傾向于不分文理科,“基本出發點還是希望學生不要過早偏向某一個方面,能夠全面兼顧”。
高考改革同時,上海將深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并加快教育分類考試改革,如進一步完善具有高職技能教育特點的入學考試制度,此外還將賦予考生更大選擇權,提高其所填報的專業志愿與自身興趣愛好特點的匹配度。
就業:多年維持在95%以上
每年3到5月,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黃金季”。近年來,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今年全國這一數字首破700萬大關,達727萬人,其中上海為17.8萬人,雖與去年持平,但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蘇明稱,根據今年就業市場判斷,上海用人單位的總體需求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其中制造業、通信業、現代社會服務業需求小幅增長,金融業則小幅下降。同時,工科畢業生、應用型技能型高職高專畢業生需求很大,而財經類、政法類、文史類、藝術體育類畢業生就業,可能遭遇需求偏少、崗位要求偏高、起薪偏低、用人單位吸引力偏小等問題。因此,他表示,接下來將著力調整人才培養類型與結構,適度擴大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模;并進一步優化研究生招生類型與結構,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規模;還有在本科教育中強化實踐教學,加大學生實習實訓力度。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一直維持在95%以上。蘇明坦承,只要畢業生及時調整擇業期望和標準,絕大多數是可以找到就業崗位的。“萬一個別畢業生在畢業離校時仍然沒有找到工作,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高校,為這部分就業困難畢業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援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