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江蘇省2016年高考(微博)英語或將不計入總分,而這一說法被官方否定。不過,一場高考是否應改革的討論由此展開。昨日,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專家稱英語權重太大,投入產出不成正比。而高考制度短期內不可能改變,其改革的重點在于給大學放權,從形式公平走向社會公正。
昨日,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2013年會上,多名專家對高考改革建言。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吳穎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高考應取消英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耗費了學生太多的時間,其占高考的權重和影響因素太大,但大學畢業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與時間投入卻不成正比。
吳穎民稱,高考存在的最大原因就是其普遍接受和可操作性,目前沒有比其更好的選拔模式,以省為單位進行統考,這一模式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也沒有改變的條件。那高考體制應如何改?吳穎民認為,最重要的方向是要給大學放權,大學不同的需求標準會促使基礎教育的多樣化,改變應試教育的形象。那放權后如何避免“暗箱操作”?“這是一定有這個過程的,現在大家就是擔心腐敗、暗箱操作而不敢放權。”吳穎民說,放權后制度會不斷完善,但不邁出這一步,代價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