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兩會,教育總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重點。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領域當中,“雙減”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其中包括“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今年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肩負工作”。
針對“雙減”,代表委員提出了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解決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化問題、深化中高考改革以及學制改革等諸多建議。
“個性、創造、責任、夢想和愛不會減”
“我想‘雙減’的實施就是推動教育回歸本質,讓學生有時間,有動力全面發展,把我們基礎教育引向培養德才兼備、創新人才的正確軌道。”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上表示,“雙減”減去的是不必要的、機械的、重復的學業負擔,而個性、創造、責任、夢想和愛不會減。
李有毅說,“我想和同學們說,每一位心中有愛、眼里有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雙減’給了你成為獨特而優秀的自己的沃土,要珍惜這大好機會,不負新時代。”
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
“隨著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深化細化,一些地方出現了學科類培訓機構悄無聲息地轉入地下或是換個‘馬甲’等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對此十分擔憂。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楊善竑今年計劃提交關于深入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建議。楊善竑建議,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由政法、網信等部門牽頭,建立健全“雙減”社會綜合治理機制,加大綜合治理和網絡巡查監測、執法力度,讓轉入地下的校外培訓機構無處遁形。
加快解決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化問題
“建立良好教育生態,是‘雙減’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加快解決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化問題,全面修復教育生態,才能保障億萬兒童健康成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建議,將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作為“雙減”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態的突破口,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張志勇建議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專項行動,列出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各地、各部門、中小學對照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用一年時間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切實做到令行禁止。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的成效,作為考核地方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工作業績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對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嚴重、清理整頓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予以嚴肅問責。
深化中高考改革
而針對“雙減”政策落地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如課后延時導致學生學習時間和教師工作量驟增等,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表示,各地應因地制宜建立標準的中小學在校時間管理和具體要求,把時間還給學生;減少針對教師的一些其他事務性工作,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
同時,施衛東建議,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學校教育“唯分是從”“以分取人”和“分分計較”的困局。施衛東表示,只有進行考試改革,才能從根本上紓解社會各界的教育焦慮。
深化基礎教育學制改革
另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阮詩瑋表示,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的人口社會結構、新的勞動人才需求對我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我國依然沿“六三三”基礎教育學制和中考“五五開”普職分流政策,由此帶來的新老問題日益凸顯。建議深化基礎教育學制改革、提升職業教育。
“在深化基礎教育學制改革方面,建立‘長貫通、緩分流’的基礎教育學制。”阮詩瑋說,建議將“六三三”十二年制改為“五二三”十年制,即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3年,并將義務教育由九年制改為十年制。相應地,取消中考普職分流,多數初中生畢業后直接進入普通高中,形成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貫通辦學體制。與此同時,取消超級中學、示范性中學等建設項目,鼓勵集團辦學等基于多所學校水平整體提升的辦學實踐探索,實現10年義務教育全民覆蓋和優質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