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換份“經理助理”工作,興沖沖地去面試,卻在福州臺江區元洪錦江二期一單元房內,被面試官要求“包裝一下”。而隨后,面試官打開衣柜向應聘者展示了一排“空姐制服”。連日來,本報接到不少讀者反映此事,并大呼面試官是“變態”。
對此,本報記者以應聘者身份進入該公司,展開暗訪。調查發現,該公司自稱和中國石油有合作關系,面試中多次強調“要放得開,穿得少得錢多”等觀點,并以崗前培訓為由,要求面試者在該處換上其提供的空姐制服“熟悉一下”,否則不予培訓。
昨日下午,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公司否認與該公司有合作關系,同時在福建省工商紅盾網查詢,并沒有該公司的相關信息。
讀者反映
面試被要求“制服誘惑”
小清20歲出頭,面容姣好,近段時間剛好處于失業狀態。上周六,她在趕集網上看到了福州貝力潤滑油有限公司關于經理助理的招聘啟事,便隨手打了個咨詢電話。很意外,對方通知她當天下午4時前往位于臺江的元洪錦江二期一單元房內面試。
“當時我還琢磨了一下,這家公司周末不休息么,怎么還有人上班?”小清說,由于找工作心切,當時沒再多想就過去了。
該公司位于元洪錦江二期1號樓10層,小清走出電梯剛到門口,便看見有個女孩在哭,另外一個則在給她擦眼淚。據小清介紹,當時兩個女孩看了她一眼,彼此也沒有什么交流。
面試時,在問完一些基本問題后,面試官便問小清,“介意包裝一下自己嗎?人和產品一樣,都需要包裝。”一開始以為對方所說的包裝,是指上班需要化妝穿高跟鞋,小清便回答,“若是工作需要,我不介意。”
沒想到對方卻稱,公司里上班需要穿制服。隨后面試官領著小清到辦公室里打開衣柜,展示了一排空姐制服給小清看,還拿起一件要求她穿上。這個時候,小清才明白門前的女孩為什么哭,便趕緊找借口離開了。
福建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小娟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周日下午4時許,她應約前往這家公司面試,希望能找一份兼職。出門前,她還給自己稍微化了個妝,穿了件漂亮衣服。
“他來拉我的手,要我和他一起跳支舞。”小娟說,面試官不但打開衣柜給自己看制服,還聲稱,要跳了舞才知道小娟的氣質修養如何,并一再強調,“你要放開。”
小娟告訴記者,對方不停地夸自己長得漂亮,就是不夠放得開,要求小娟若是做了禮儀接待,上班時間必須穿著“制服”站在小區門口接待客戶,薪酬是150元一天。
“你說說這人多變態?”小娟抱怨,如此變態的老板,還叫她第二天去崗前培訓。
記者暗訪
初次面試要求“解開衣服一顆扣子”
周日,在趕集網上搜索“經理助理”,第一頁便出現了“福州貝力潤滑油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任職資格中,第一條寫著“女,性格溫和,體態豐滿,身高160以上”。記者以應聘者身份撥通了網頁上留下的手機號碼,在得知是應聘經理助理后,對方表示當天下午4時到公司面試,也未提及需要帶什么證件。
這是位于元洪錦江二期1號樓內的單元房,100多平方米的面積,相對于公司,更像是住處??块T邊是一間掛有“財務室”門牌的房間,關著門,對門是一個“辦公室”,玄關對面,是兩個開著門的辦公室,一間標志為“經理室”,客廳里放著一組沙發。對方自稱姓趙,是該公司經理,他先是就基本條件進行詢問,隨后便要求記者在他面前走兩圈。
“這樣有助于我觀察你的形象。”他這樣解釋。在走了4圈之后,他提醒記者,“應該將最美的形象展現在客戶和自己面前,以后穿衣打扮的時候,衣服最上面的那個扣子可不可以不扣?”對方提出,“你可以解開一個看看,是不是更好看?”由于沒有得到回應,他繼續說服記者,“你想進入我們公司自然歡迎,但是你要把好的一面展現在我面前,不管是什么衣服都應該解開最上面兩個扣子,才最好看。”
“車模為什么賺得多,就是因為穿得少……”由于幾經勸說記者都沒有動靜,而公司里又來了一個應聘者,對方便讓記者回去考慮一下,經理助理的薪資待遇為試用期3000元,轉正后5000元,最主要是要“放得開”。
據隔壁住戶介紹,這家公司開了約10年,里面進進出出上班的多是女性,有五六位,只有老板一人是男性。
崗前培訓前提“試穿制服走一走”
昨日下午,以有上班意愿為由,記者再次聯系了這名趙姓負責人。他在電話里稱,正式上班前需要做崗前培訓,并要求在當天下午前往公司進行培訓。
下午4時許,記者到達該公司,里面依然沒有其他人員上班。趙姓負責人解釋,公司有56名員工,都到門店去了,位于此處的是經理辦公室,財務因為恰巧去銀行,所以也不在公司。
對方表示,經理助理的崗前培訓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穿著制服熟悉一下”,而其中“穿制服”在他看來是最重要的前提。應記者要求,他走進經理室,打開辦公室電腦找出一張女性穿著空姐制服模樣的照片,表示那就是公司的制服,是今年的新款。
他帶著記者走向另一個辦公室,拉開衣柜門,展現了一排空姐制服模樣的服裝,邊上還有一件和護士服有幾分相像的衣服。記者注意到,衣柜旁邊便有個衛生間,他拿起一件空姐服,“你穿起來在這里走一走給我看看。”當記者表示是否可以先進行崗前培訓的其他工作,工作服改天再穿時,他直接回應,“免了”。
隨后他又向記者展開新一輪游說,“你要包裝自己,才能改變命運。”趙說,進行崗前培訓必須穿上制服,以便他能觀察求職者形態,還聲稱“潤滑油行業內都這樣”。
隨后,記者以需要認真考慮為由,結束了這次暗訪。
立馬調查
這是個什么樣的公司
中石油福建銷售公司否認與其有合作關系,工商紅盾網上也查不到
昨日下午,點開“福州貝力潤滑油有限公司”網站可以看見,首頁上有中國石油的相關信息,網站稱,該公司潤滑油源自中國石油,此外還和多家潤滑油企業有所合作,法定代表人為趙善祖,上面顯示的手機號碼和照片,跟之前記者聯系上的公司負責人相符。
不過,在以記者身份撥通趙的電話后,對方卻表示公司并沒有招聘,是有人假借公司之名。
“我們從來沒有招聘,我要去報警。”在記者詢問為何照片和手機號碼完全相符時,對方沒有做正面回應,只表示“會報警處理”就掛斷了電話。記者立刻登錄趕集網,發現短短2分鐘之內,對方已經將該公司的所有招聘信息刪除。同時,經與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公司有關人員確認,中國石油在福州并沒有一家這樣的下屬企業,福建公司與該公司也沒有合作關系。
對于趙聲稱的“潤滑油行業內都這樣”,這名工作人員表示,“中石油旗下的昆侖潤滑油就不用穿這種空姐制服。”另外,記者通過福建工商行政管理局官方網站(紅盾網)查詢,并未搜索到該公司的相關注冊信息。
法學專家
或涉嫌猥褻婦女罪
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丁兆增表示,這種奇葩招聘有可能是有人打著公司招聘的幌子實行性騷擾,這種行為已經涉嫌刑事犯罪。
丁教授認為,首先,如果這個公司本身就是子虛烏有,那就是涉嫌欺詐;其次,如果該公司確實存在,但對方虛構招聘事實,以招聘為由,要求應聘者試穿制服、解扣子,表現所謂的性感的一面,不管他有沒有動手動腳,這種行為也是涉嫌猥褻婦女罪。
他提醒,如果求職者遇到這樣的奇葩招聘,應收集相關證據,并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