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披露,對2009-2014年新增幼兒園中不同性質幼兒園的占比分析表明,教育部門辦園在2011年止跌以后占比明顯提高,2014年達到50.13%;集體辦園和其他部門辦園在2012-2013年也開始止跌回升。這種發展態勢表明,自《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尤其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集體和企事業單位辦園,已經初見成效。這些幼兒園已成為政府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主體。
報告還披露,2014年,幼兒園專任教師隊伍達184.4萬人,比2011年增加52.84萬人,增長40.17%。而且,增長的專任教師數量主要集中在鄉村和鎮區。與2011年的專任教師數量相比,2014年鄉村和鎮區幼兒園教師數量的增幅分別達到49.09%和45.41%,城區為33.86%。此外,幼兒園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專科以上學歷教師占比已達66%。報告指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仍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公辦幼兒園占比仍然較低,民辦幼兒園占比過高,“公辦民辦并舉”格局尚未形成,“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數量明顯不足,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普惠性資源依然短缺,西部農村地區非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高達67%。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入園貴”的問題尚未獲得普遍的、根本性的解決。
報告建議,應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理順公辦性質幼兒園的辦園體制,把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全部納入教育部門公辦園建設和管理;把“雙50%以上”(即公辦幼兒園數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占比50%以上)作為各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的考核指標,普遍提高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