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考改革方向就是備考方法,值得關注
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技能化
其 實語文試卷基本可以由兩類題目組成,一類叫記憶類的題目,一類叫技能類的題目。自2002北京第一次自主命題,到2015年為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語文 試卷的題型改變,就是記憶類題目在逐年減少,而技能類題目逐年上升。在考試學當中有這樣一個定律,就是每道題目的所占分值比例,與它之前的備考時間成正關 系。比如2015年考試說明中提到的45篇篇目是不是都需要從頭到尾地去背誦呢?是沒有這個必要的。所以大家如果真的關注背誦默寫,不要僅僅是從市面上買 一本45篇的背誦篇目回去就從第一個字背到最后一個字。而應該更多地去關注理解方面的內容,這是未來改革的方向。
第二個關鍵詞是整合化
以 前語文試卷是由三大塊組成的,語基、閱讀以及寫作,但是現在的試卷考生會發現彼此之間的整合越來越強。語基加閱讀可不可以,閱讀加寫作可不可以,語基加寫 作呢?所以甚至可以看到一種極端的現象,就是整塊的語基的模塊都會有消失的可能。并且會完全地并入到現代的古詩文閱讀當中來進行考察。
第三個關鍵詞是生活化
這是北京這兩年改革的一個重點,現在題型越來越接近生活。
二2015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首次將閱讀和寫作兩大模塊并軌
在 2015年考試說明當中,第一次將閱讀和寫作兩大模塊實行了并軌。在閱讀模塊當中出現了三種文體,并且中間是以頓號的形式連續擺出來的。第一個叫實用類文 本,第二個叫做論述類文本,第三個叫做文學類文本,頓號意味著是“和”而不是“或”的關系,這個改變非常值得關注。而且所謂閱讀量的增加,可能未必是單篇 文字的增加,可能是增加新的篇目。
在寫作方面的并軌就意味著寫作也有這三方面的改 變。以前考試說明關于大作文部分要求是這樣的“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類或議論類的文章”,現在它與閱讀理解完全地并軌,變成考生要能夠寫出不少于 700字的論述類文章、實用類文章和文學類的問題。議論和記敘合并的論述類指的論就是議論文,也就是說議論文降到了大概只有六分之一的程度上,那么如果考 生平時讀的散文的課文越多,看過的小說的文章越多,在試卷里大閱讀文學類里面看過的實用類或文學類文本越多,自然對寫作會產生一定的幫助和影響。
三 閱讀文言文不需要通篇讀完,根據題目有針對性閱讀,更能節省時間
閱 讀的答題技巧,應該是根據文章類型分類探討的。考試說明變化當中提到的一個重點,就是考生應該具備針對不同文本的材料特點來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的能力。這 句話就告訴大家,不同文本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文言文閱讀,很多考生覺得需要把整篇文章翻譯正確都讀懂了之后,才能把后面的題做完,而事實上,北京的文言文 考察考點的數量和考點遠沒不需要把整篇文章看完,一篇文言文大概400字左右,里面能拿出來的考點大概30到50個。如果把文章看完的話,這30-50個 考點會對閱讀會產生非常大的困境,而其中很多并不是后面題考察的點,所以建議考生解文言文的方法是一定要由題入手,而這個由題入手也要講究一個順序。比如 實詞題的辨析和虛詞題的辨析它更多考察是一個細節化的東西,它與文章的結合并不是很大。大概只占18%左右需要考生帶回原文看上下句,而剩下的更多的選項 考生只需要針對它所找的現代漢語的解讀,以及它所給出的作為對比的句子就可以進行正誤選項的一個排除,這可以大大節省時間。
四 閱讀古詩詞,“五讀”順序是法寶
針 對古詩詞閱讀,大家一直以來的錯誤是,容易受古詩詞的文本所吸引,然后從頭到尾的讀,不建議考生這樣去做,因為這樣等于是給自己一個先入為主,容易產生錯 誤的印象,這對后面的解題是有影響的。因為詩詞本身比文言文還要含蓄難懂。所以它更多地是要借助一些出題人給的提示。找答案很好的角度,就是要一讀標題, 二讀作者,三讀注釋,四讀題目,五讀文本。注釋既然出現在卷面中,就一定是對解題有幫助的。標題重要是因為標題的表達方式大多不是記敘就是說明,而詩作當 中表達方式不是描寫就是抒情,記敘和說明的表達方式要更加直觀,更容易了解詩作的內容。作者重要是因為在出題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假如要考察某一位 作者的作品,那通常會挑選這個作者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那是否意味著,當考生關注作者的文長內容的技藝的時候,可以對他擅長的類型或者他的作品的風格 做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掌握,這很容易就可以對這首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考生如在讀文本之前先把標題、作者、注釋、題目都看過之后,由于這些都是現代漢語而 不是古代的文言文或更為抽象的詩詞語言,會對作者有一個更為真實和正確的把握此時再去讀文本就不會覺得那么痛苦,或會被他帶著鼻子走了。
五 現代文閱讀要通讀全文,短段落尤為關鍵
現 代文閱讀今年三篇,往年是兩篇章,姑且把實用類和論述類文本兩篇合在一起來說,都叫非文學類的閱讀。因為無論從閱讀文案的字數,還是出的題型類型還是所需 要花費的時間幾乎都是完全相似的。由于都是非文學類的,所以在閱讀時,一定要通讀全文。這類閱讀通常會有七個自然段左右,有的單段字數比較少,有的字數比 較多,少的更為重要,因為少的不是開頭和結尾段就是過渡段,可以從這些東西很清楚地理出整篇文章的脈絡也就是文脈,然后清楚地知道,它的整段內容是如何改 變的。所以當考生讀字數較少的自然段的時,一定要保證一個基本的閱讀速度,也就是每分鐘400到450字。而中間的,也就是通常說鳳頭豬肚,不是在給大家 舉例子做證明,就是在給大家進行記敘類的東西,需要速度,大概知道說了個什么事就行,閱讀能提到多快就多快,這樣做下來整個閱讀速度就可以變得很快了。
另 一類文學類文本,北京這兩年考文學類考得最多的還是散文,散文大多是比較的含蓄和抽象的。所以一定要認真仔細讀,必須保證讀全文都是每分鐘400字左右的 一個速度,甚至可以保證個別的重要語句考生可以反復讀一兩遍。但是不能一篇散文反復地讀,一定要練習讀第一遍就真正認真、專注。這要在考前不斷地去練習。 注意時間就是一根鞭子,它在不斷地抽打考生,什么地方該快,什么地方該慢,一定要清楚。考生必須要保證自己用一定的時間,把這1700字的大閱讀認真讀完 之后,再認真關注后面的題型,必要的時候再回來對應原文。
六 傳統文化考題究竟考什么?如何備考?
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所謂的語文相關,因為畢竟考的是語文,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其實和語文沒有什么關系的。大家就可以把它放一放。更多地關注與課本相關的內容。
第二關鍵詞就是生活化。傳統文化當中凡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重點。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民俗,包括聯律、六相、平仄等等。
第 三點就是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是“責任”二字相關的。要么是家庭責任,要么是職業責任,要么是社會責任,這部分內容由于和社會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相關 聯,就很容易產生把古今出成一道題的現象,那它不光可能出現在古詩詞或文言文,甚至可能在現代文當中,或者改變之后的閱讀延伸題。
七 微作文究竟選哪個?
根 據2014年的統計,如果選議論文的話,平均微作文得分會維持在7到8分之間的一個比值,并且比較低,在7.1分左右。如果選擇了抒情文,選這個是最少 的,但平均分甚至可以達到8.9分這樣的高分。也就是說,如果考生選擇議論的表達方式,考生需要與更多的以萬為單位的考生競爭那個高分,而如果考生選擇描 寫或抒情這類,相對較少人選擇的表達方式的話,考生拿高分的可能性就變得大很多。今年微寫作一個更大的變化是叫考生要能夠用簡練的語言描述事物,這指的是 描寫的表達方式,叫做提出觀點,這指的是議的表達方式。最后一個叫做抒發情感,這指的是抒情的表達方式,此外,新增加了一個叫做能夠寫應用性的語段。應用 性語段的加入使得考生微寫作的備選選項不是三個是四個,而微寫作是三選一,那就意味著以上這四種,描寫、抒情和議論和應用語段,一定有一個不會出現在 2015年的微寫作的題干的三選一的選擇里。四種類型中,十有八九議論會被開掉。希望大家多練習更加豐富的表達方式。
八 沖擊一類文有什么樣的技巧?
首 先就是要選出一個合適的文體,所以如果能夠讓你的文章更加貼近于散文、小說類的文本。那么就更容易脫穎而出,你的對手會少一些。另外,哪篇文章真正拿到一 類文需要達到八個大字叫做“深刻、豐富、文彩、創新”,這四個點上只要能占上任何一個,基本都可以在二類文的水平上加十分進入一類文,但這四個點的指向性 要注意,深刻主要是指大家立意的深刻,豐富主要是指想象力的豐富。創新主要是指表達方式的創新。文采未必是堆砌辭藻華麗的文字,應該是樸實無華但是意境深 遠的。這是四個點達到一個就可以拿到高分。
九 不到80天了,補習語文還來得及嗎?
必須來得及。首先記憶類的題型就是需要背誦的,要常態化,每天都要拿出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去做點默寫、看看字音、字形,做點文學常識之類的。技能類的題型要統一的,要專項化地進行突擊,比如一周要專練議論性文本的講解,下一周專練散文模板。
第二個是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短版。
第三點是一定要規范自己的作息時間,語文卷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之間做最好,因為高考就這會,你需要磨煉你的大腦的生物鐘在某個特定的時段對某些特定的內容產生興奮,而更為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制定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