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1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31日的統計數據。ESI每2個月公布一次,均為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一年的數據。
一、中國大陸總體情況
發表357萬篇文章,比上期公布多了10萬篇(時間多了2021年7及8月,下同);被引4785萬次,比上期公布多226萬次。文章數及文章被引排名均為全球第二;篇均被引13.42次,比上期0.26次,有明顯的提升。
二、中國大陸高校情況
中國大陸一共355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新增8所,退出0所。
新增高校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臨沂大學、臺州學院、淮陰工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各新增高校均有1個學科入榜。
全球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增加519個,而全國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1680個(增加51個),千分之一的學科189個(增加5個),表現非常強勁。
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中國大陸學科變化情況
新晉千分之一的5個學科為廈門大學的工程科學、南京工業大學的材料科學、北京理工大學的化學、武漢大學的地球科學、華中科技大學的藥理學與毒物學,高校千分之一學科均無退出。
全國高校共51個學科晉升全球前1%(退出0個),包括深圳大學的藥理學與毒物學、汕頭大學的生物與生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一般社會科學等,共計48所高校。其中電子科技大學、山西大學、鄭州大學分別新增2個學科。詳見下表:
(中國水稻研究所改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機構更改了英語名稱,統計不作處理)
四、大陸高校排行榜
全國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355所高校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計入高校,北京協和醫院計入機構,分開計算),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全球排名第45名居第一,清華大學進步2名以全球排名第61名居第二,北京大學進步2名以全球排名71名位居第三。
排名進步方面,全國高校均表現強勁。全國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深圳大學(1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9)、北京理工大學(8)、電子科技大學(8)、四川大學(7)、鄭州大學(7)進步明顯。
全國排名51-100名的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學(24)、河海大學(18)、揚州大學(15)、暨南大學(14)、廣東工業大學(14)、青島大學(13)、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11)進步均超10名。
另外,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215)、昆山杜克大學(93)、青島理工大學(76)、北京工商大學(57)、西南財經大學(56)、西南科技大學(49)、北京農學院(49)、江西理工大學(46)、西南醫科大學(45)、東北電力大學(45)進步均超過45名,表現強勁。
全國高校ESI排名情況
(數據中,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
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ESI指標用來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的科研水平,甚至通過ESI高被引科學家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也普遍把ESI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學科數作為建設目標。如:廣東省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教育重點工作之一"深入實施‘沖補強’提升計劃,提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中強調,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入選ESI全球排名前1%或國內排名前十的學科。
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專業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等,具體見以下學科統計表格。
來源:最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