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四類特殊招生類型考生文化課成績,其中包括高校藝術類招生。目的就是要保證錄取學生具備完成學業的基本文化素質,保障特殊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
【剖析】
“藝考” “捷徑”
張雪蓮(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思維科學與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助理研究員)
“藝考”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尤其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藝考”一直就是熱搜名詞,一度成為很多高考學生另一條通往大學校園的“羅馬路”。
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看,高考藝術類招生確實為促進教育多樣化、挖掘和培養藝術人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隨已取得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由于對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招生工作體制機制的不健全,導致高校藝術招生成為部分文化課成績較低考生的“救命稻草”。臨時抱佛腳、突擊學習藝術類課程及文化類課程,順利通過藝考的學生大有人在。然而,看似過了“高考”這道“檻”,但文化課成績的“短板”卻為其日后長遠發展埋下了“制約”的“伏筆”。 為此,2013年,教育部發布《藝術學門類專業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并于2014年提高了藝術類招生文化課的控制分數線。2015年、2016年,再次提出要逐步提高文化課分數線,而在2017年藝考招生之際,教育部進一步明確強調要逐步提高文化課成績的要求和目的。
提高文化課成績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其具備有利于專業發展必備的知識背景和文化素養;形成良好的知識給養習慣和具有靈活創新的思維方式,使其在今后的專業發展中更具“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張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使其具有高尚的德行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它與基礎教育提出的“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高等教育提出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統一的目標,均相呼應。提高文化課成績,根本上講就是要保證藝術類人才“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藝考招生對文化課成績要求的提高,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大方向。近些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呼聲越來越高。2012年,教育部出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7年,教育部將頒布實施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人才培養質量的國家標準和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也“正在進行時”。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是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反映,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對人才培養認識的進一步深入。
從實踐工作來看,關于逐步提高藝術類人才招生標準,應盡快制定出臺更具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和辦法,增強政策的積極性作用,避免政策實施不當,成為阻礙特殊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絆腳石”。教育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實現公平性和多樣化,為每個個體提供公平的就學機會和教育資源,挖掘個體特有潛能,培養其實現自身價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因此,在提高文化課成績的同時,兼顧好藝考招生的公平性與多樣化。這是工作的重點,更是難點。
討巧藝考 非也
武小惠(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財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藝考的初衷,本是為那些有藝術特長、畢業后喜愛從事此項事業的學生們提供的一條成才之路,然而,在執行中卻有跑偏的傾向。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高考難度的加大,一些人口大省及重點中學,為了一味提高升學率,把藝考作為一種捷徑,把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勸其學習藝術,催使一種可以較低文化課成績進入大學甚至名校的藝考逐步升溫,加之年輕人追星,認為明星耀眼,走穴可以掙大錢,許多女孩子熱衷于做明星夢,所以也忽略了文化課的學習。家長們也皆有共識,認為孩子文化課成績不好,還想上一個大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轉而學習繪畫、書法、音樂、主持之類的特長,也不管孩子是否具有從事藝術的天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過也只是在高中階段的沖刺,一旦考過專業課,才利用高考前幾個月的時間惡補文化課,盡管這樣,亦有許多孩子不能圓夢,即使勉強考上大學,由于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喜歡,所以專業上并不精通。藝術的東西是要靠天賦的,要靠童子功,有天分的孩子自然適合于做專業,但靠短期培訓班突擊出來的成績,難掩專業的平庸,而且就是學業好的孩子,畢業后的出路也并不是很廣,社會上沒有那么多的專業崗位供其就職,導致大部分學藝術的孩子改行,真正喜歡并能堅守藝術之路的孩子們并不是非常多,這的確有悖我們的初衷。
鑒于藝考生中忽視文化課的問題,2016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藝術類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得低于本省(區、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65%,適當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這對于年輕人的成長十分必要。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到今天,更加需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學好文化課是不斷提升文化修養的基礎。按照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創新育人模式,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使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例顯著提高,人才培養結構更趨合理。引導學校與教師依托網絡學習空間記錄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教學綜合分析,創新教學管理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校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對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反饋,為推動個性化學習和針對性教學提供支持。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綜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