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畢業(yè)可拿7所名校中任意一所院校的雙學位。"
武漢七校聯(lián)合辦學,又稱武漢 七校聯(lián)盟,是指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地區(qū)七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間實施的一種聯(lián)合辦學模式。只要考上七所院校的其中一所,就可自由選擇“聯(lián)盟”中任意一所院校學習“雙專業(yè)”。比如考生在武漢大學就讀,選擇華中科技大學輔修第二學位,修滿50個學分,畢業(yè)時同時擁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學位證書。
七校聯(lián)盟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chuàng)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嶄新一頁。合校十多年來,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15年,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73位。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y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y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科技部管理干部學院四校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學校校園占地7000余畝,被譽為“森林式大學”。學校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完備,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是由原武漢工業(yè)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學校在新材料、建筑材料、光纖傳感、新能源、交通與物流、機電與汽車、信息和資源環(huán)境等領域建有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7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基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址學院。于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址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準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協(xié)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于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腹地。
華中師范大學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是在1903年創(chuàng)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于1871年創(chuàng)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chuàng)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chuàng)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前身是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chuàng)建。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文革”期間,教育事業(yè)遭到嚴重摧殘,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8年1月,學校經湖北省批準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并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chuàng)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幾經演變,1952年,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系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直屬農業(yè)部。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yè)大學。2000年,由農業(yè)部劃轉教育部直屬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