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成長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我會回答“沉默”。
一開始會因為難以交心的人沮喪,后來反倒泰然處之了。沒有了中學時期青蔥歲月的情感積累,在這個越來越快速的時代逐漸見過了一些所謂的世面,形成了自己初具形態的審美,再遇到一群完全陌生的人的時候,是會多多少少失去了一些想要講話的欲望。
畢竟要從頭交代一遍自己的人生,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熱情而盲目的少年時代,對被阻隔在高考那道門后面的未來滿懷期待,坐在一起肆意幻想著未來的樣子有點蠢,又有點可愛。無知者無畏,所以我們聚在一起,嬉皮笑臉,不用面對人生的難。
后來走了一些彎路,吃了一些苦,心氣被打壓,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想安于生活,但是懸于內心,當人生面對越來越多的岔路口的時候,竟是不確定了。
而我們正在漸漸明白,這種不確定感,將貫穿一生。
所以我理解了,大學之后再難碰到交心的人是正常的。三觀一致又能作息一致得以交談熟稔的人少之又少。每往前一步,就又勾畫了一個子集,交集里的人自然數量遞減。再加上插科打諢的能力一天天熟練,知道有些話不能當真。
長此以往,才發現那個恒久的主題,人生不過就是一個人的晚餐。
所以,其實交心的人越來越少也沒關系。
畢竟有些交了心的人,永遠不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