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網近日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全文。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采訪時明確表示,新增必考內容的試題會控制好難度,確保第一年平穩落地,高考試卷的整體難度也會保持穩定。
作為高考制度綜合改革的試點,上海、浙江兩地將于明年率先實施新高考,即“3+3”考試模式。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的語數外3門統一測試科目命題要跟新大綱統一,而“+3”中的選考科目,可根據自己的改革方案安排,不受新大綱的限定要求。
大綱為什么要這樣修訂?
長期以來,高考對教育教學都發揮著指揮棒作用。相關專家指出,2017年高考大綱的改革,正是試圖通過高考這根指揮棒,繼續推進高考內容改革,破題應試教育,體現素養導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高考大綱修訂的總體原則是優化考試內容,提高考試質量,在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合理設置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以滿足高校人才培養與選拔的要求,這也契合課程標準的修訂方向。
“這次修訂其實將考察學校是不是尊重學習規律,是不是應試教育。”有專家指出,本次修訂已經釋放出明確信號,發揮高考的立德樹人作用和人才選拔功能,想靠刷題換取高分會越來越難,“越是尊重教育規律的學校越會適應大綱的調整”。
高考更難了嗎?
根據《通知》,與往年只是微調相比,2017年高考大綱修訂調整較大,語文、物理均將以往的一些選考內容調整為必考內容。新大綱也引發一些考生和家長的關注:新必考內容的難度如何?
“肯定要考慮到穩中有進。”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增必考內容的試題會控制好難度,確保第一年平穩落地,高考試卷的整體難度也會保持穩定。
南都此前了解到,新物理大綱將高中課標里選修的3-5模塊調整為必考,部分師生存在擔憂。
已經是高三第一學期,有些學生之前沒有選修3-5模塊,時間緊、任務重,怎樣更好地調整復習計劃?
對此,北京八中副校長、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唐挈坦言,3-5模塊的考察第一年回到必考系列,學校、老師和考生確實會有不適應,但從物理學科的整體性、系統性上看,調整是必要的。
他認為,學校對相關知識及教學方法是有傳統的,而且試題難度不會太高,廣大考生不必過度恐慌。
調整符合早知道原則嗎?
此前有一線教師提出,大綱的調整有些突然,不符合高考改革“三年早知道”的原則。
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回應南都稱,年度高考大綱的修訂是教育部相關部門每年都要開展的例行工作,而“三年早知道”是對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要求,例如考試科目、加分政策調整等,不是對年度例行工作的要求。
該負責人同時進一步解釋了2017年高考大綱修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據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進考試招生制度各項改革。
考試大綱作為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進行適當的修訂調整。
專家詳解如何調整計劃
如何理解這次高考大綱的修訂?考生又該怎樣據此調整復習計劃?教育部考試中心及有關專家近日給出了一些參考。
清華大學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高等教育學科評審組組長謝維和表示,大綱不等于考試命題,還有很多環節和工作等待有關部門部署,讓這次大綱修訂能夠平穩落地。
他強調,這次考綱修訂是根據國家高考改革的進程來進行的,出自于基礎教育發展變化的需要,也契合了高校深化創新改革、培養拔尖人才的要求。學校、師生和家長需要對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考試高考大綱三大調整
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
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等內容。據專家介紹,考試大綱的修訂完全符合國家課程標準,只要中學按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選修課,就不會對學生學習內容造成額外負擔。
完善考核目標補充試題樣例
在考試說明中,對各個考核目標進行具體解析,并補充試題樣例,進一步說明考核目標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復習備考。
調整考試內容
在強調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選考模塊,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如語文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均設為必考內容;數學減少選考模塊“幾何證明選講”,物理將模塊3-5列為必考,順應課程標準修訂的趨勢。
高考大綱各科重點
語文
一.加大日常閱讀量的訓練
選考模式的取消,毫無疑問,意味著閱讀量增大。如果平時不注意這方面的訓練,考試時很可能會出現做不完題的情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保證量的同時,閱讀訓練必須兼顧“文學類”和“實用類”的不同問題。當前有許多師生都把“實用類文體”等同于“傳記類文體”,這是犯了縮小范圍的錯誤。
二.在詩歌鑒賞和現代文閱讀等題目中,要加強鑒賞評價類思維訓練
具體說來,這種思維訓練可以從評價人物思想、鑒賞藝術風格、挖掘時代影響等角度入手。
三.重視文化常識的整理和積累
中華文化淹博浩大,其常識多而散,要教會學生養成隨時積累的習慣。當然,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讓學生嘗試歸類(例如分為稱謂、歷法、節氣、職官、科舉等類),從而加深對這些常識的理解和記憶。
數學
從試卷結構來看,全國卷選擇題12題;填空題4題;解答題5題+3選1(2017年變成2選1)。
從均分上看,全國卷得分略低。
高三學子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回歸教材,挖掘典型題變式擴展,做到教材上例題、練習題完全過手,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少搞題海戰術,注重書寫格式培訓,規范表達方式。
英語
詞匯量在原有的3200個單詞基礎上增加至3500個;在教學進度上,建議完成外研版高中新標準英語教材第八套各模塊中的閱讀教學。
學生可以這樣復習:
1.聽力訓練要做到常態化,選擇語速適中、難度適中的聽力材料。
2. 閱讀教學中,選擇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注重對文化習俗的了解,注意思維能力的訓練,研究并且熟悉命題人命題、設項的常見手段。
3. 詞匯教學上,注重復習單詞的變型(如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動詞的不規則變化;詞性轉換);詞語基本搭配;閱讀完型常見詞語的一詞多義和詞義辨析。
4. 書面表達方面,圍繞24個話題開展相關由詞到句再到篇的訓練。要注意文章結構,抓住寫作要點,注重高級詞匯、句型積累,對書寫卷面要有高要求。
物理
內容上的安排
1.動量守恒定律安排在一輪復習必修一和必修二結束之后,即在功能關系之后開始動量教學,建立起力學板塊的完整框架。
2.波粒二象性安排在選修3-4之后,使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
3.最后在一輪復習結束后安排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的教學。
化學
對比16年四川卷和全國卷來看,全國卷知識點更全,創新性更高。
復習策略:
強化基礎,回歸教材,優化知識結構;
注重知識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注重教材上基本實驗方法及原理,部分重要實驗在復習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做;
注重化學用語規范書寫及描述;
加強過手訓練。
生物
考綱變化分析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
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
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總體而言,生物新考綱只做了微調,總體變化不大。
政治
依托教材文本,強化高考真題的變式練習;
加大社會現狀及時政熱點的梳理分析,強化練習熟悉專業術語;
強化對古詩詞、文化典故民俗的延伸閱讀與分析,加強傳統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知識梳理;
命題選題注重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與訓練。
備考建議不偏離主干知識及易錯易混點,積極關注生活及時政。
歷史
1.對選修的處理以“不變應萬變”。
“改革、人物評說、戰爭與和平”這三大模塊本就是以前高考的重中之重,從歷年的全國調查數據顯示“改革和人物評說”這兩大模塊的選做率和得分率本來就較高,因此建議選修復習時可在這兩大模塊中多下功夫。
2.加大對歷年全國卷選修真題設問方式的研究。
針對不同類型的設問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出不同模式的解題技巧。
3.在處理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時多參考之前的“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這一選修模塊,把部分背景材料、輔助精華融入必修。
比如把“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理論”融入到必修三中“啟蒙思想”這一章節中去。
4.加重傳統文化考查
為應對加重傳統文化考查這一要求,復習時特別注意對“中國古代思想、科技、文學藝術”這一專題的深度解讀與拓展,甚至還要預防對“文史常識--如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等”考查的再現。
地理
同學們在高三復習中加強案例研究,減少記背,注重規律,找到知識內部的關聯性。
解題時先從考題上所給地圖的顯著區域特征入手,把一道大題的幾個小題當做同一道題目來做,上下聯系,全面分析。
備考貼士
理綜:不走“題海戰術”重視自主設計新實驗能力
在理綜科目中,新考綱對物理科目影響最大。在備考和復習建議方面,考生應根據老師安排的考試復習計劃走,不必“題海戰術”。
生物和化學的變化對備考影響不大。
理綜試題將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考查考生在真實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要提高思維能力,重視自主設計新實驗的能力。
文綜:強調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
各科變化相對較小,考綱雖然刪了一些選考模塊,但對學生而言,只是復習容量減少,并不表示考試難度會降低。
就歷史來說,高考考查的趨勢是“輕教材,重材料”,學生需要在扎實掌握主干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而不再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
同時,高考也將更加強調學科融合,學生還需要提升跨學科的知識運用能力,多關注前沿的學術成果,擴大自己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