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預計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將達到50%甚至以上,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走進大學校園繼續深造。但是每年懵懵懂懂報志愿,稀里糊涂進大學的新生大有人在,“安全工程專業不招保安,計算機科學專業不賣電腦”,網絡上對于大學專業的調侃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學生在專業認知方面的不足。那么每年有多少大學新生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與職業期待不符呢?
麥可思通過對2015級大學新生調查研究發現:24%的本科新生和33%的高職高專新生在進入大學后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職業期待錯位;在出現職業期待錯位問題的新生中,打算轉專業的比例比繼續在原專業就讀的比例更高。
24%的本科、33%的高職高專新生職業期待錯位
什么是“職業期待錯位”?職業期待錯位是指新生期待從事職業類與專業畢業生實際從事的專業相關職業類不符。調查結果顯示,在2015級新生中,有24%的本科生和33%的高職高專生表示自己的專業選擇出現職業期待錯位。職業期待錯位說明學生對于所學專業和就業情況認識尚淺,職業期待錯位可能影響專業認同感,讓學生難以制定準確的學習計劃和職業規劃。
一成以上新生有意轉換專業
在進入大學發現自己選擇的專業與職業期待不相符后,很多學生會通過轉專業來彌補。數據顯示,在2015級新生中,13%的本科生和15%的高職高專生有意轉換專業。其中,出現職業期待錯位問題的新生打算轉專業的比例更高。出現職業期待錯位的新生有專業轉換意愿的比例(本科:20%,高職高專:22%)比未出現職業期待錯位的新生(本科高職均為10%)分別高10個和12個百分點。
如果不考慮因調劑客觀造成的“所學非所愿”問題,新生出現職業期待錯位、因興趣與職業期待不符而轉專業,說明學校和家庭亟需加強新生對專業和職業認知方面的教育和支持。
新生專業認知及職業前瞻教育亟待加強
除了專業方面,在各類迎新校園活動中,專業認知和職業前瞻教育活動恰恰是新生最希望加強的迎新活動,29%的本科新生和28%高職高專新生認為高校應在迎新活動中加強專業認知教育,24%的本科新生和22%的高職高專新生認為應加強職業前瞻教育。
但是,研究同時發現在高校開展的各類迎新活動中,相比社團招新、聯歡會等活動,“專業認知教育”(本科:39%,高職高專:33%)和“職業前瞻教育”(本科:24%,高職高專:23%)的參與度比較低。
由于專業認知和職業前瞻教育直接關系到新生對專業的認同度以及未來從事相關工作的意愿,高校可以在今后的的開學季提升相關迎新活動的比例,增強宣傳力度,鼓勵更多新生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