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相比備考的緊張日子,考生們一下子陷入了放松的狀態,放松本無可厚非,但由于掌握不好分寸,容易陷入放松陷阱。昨天,記者特邀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副校長丁玉祥盤點這些陷阱,并為考生支招如何松弛有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高考后,出現五種“極端現象”
高考后,有些考生購物的欲望空前迸發,到各大超市、商場每天逛,買完了衣服、買玩具、買完了零食買化妝品,還嚷著要老爸老媽給買筆記本電腦、手機或MP4。還有許多考生往往熱衷于奔走在告別宴、歡慶宴、犒勞宴、謝師宴等酒宴之中,把家長、老師忙得團團轉。高檔酒樓、飯店一餐下來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再加上飯后的勁歌狂舞,消費更是讓人咋舌。這種排場不僅鋪張,同時助長了不良風氣。
此外,許多考生高考結束后常常蒙頭大睡幾天,久而久之容易養成貪睡戀床的壞習慣;一些考生自控能力差,一頭鉆進網吧,或者在家上網進行網絡游戲,每天玩網絡游戲的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一時半會難以戒掉;還有考生突然閑下來,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或沉迷于電視、或無目的地流連于大街之上,有些則外出戲水,為了省錢到室外水域去游泳,導致安全隱患大增。
支招四個合理安排,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度假”方案,究竟哪些是合理的呢?昨天,丁玉祥也為考生支了四招,他指出,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的,現在時間充裕,到別的地方看看是個不錯不的選擇,不但可以放松身心,還能鍛煉身體,增長見識;從小到大,上學的時候學習忙,不能為父母做些什么,現在有時間,可以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對今后的大學的獨立生活也有好處。
備考時,由于學習太忙,考生沒有時間讀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書籍,到暑假了,完全可以充充電,關注一些拓展性的閱讀材料與書籍,根據自己的學科發展情況,選擇一些課程銜接班,有利于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此外,還可以通過當志愿者、打工來接觸社會,增加自我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