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們所熟知的“985”、“211”之外,
在學校簡介里一定會見到不少類似這樣的標簽:
“全國重點大學”、“省部共建大學”、“部屬院校”、“省屬重點大學”等等。
這些標簽可不是隨隨便便加上的,
而且對于高考黨挑選學校具有很大參考價值。
一、什么是“全國重點大學”?
早在1978年,
小平同志提出要集中優秀人才辦重點大學,
于是國務院確定了首批88所全國重點大學。
其后經過一系列合并和演化,
目前剩余名單有:
綜合類16所: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湘潭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
理工類51所: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燕山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陜西科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測繪學院(并入武大)、長春地質學院(并入吉大)、吉林工業大學(并入吉大)、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并入重大)、華中工學院(并入華中科大)、中南礦冶學院(并入中南大學)、武漢建筑材料工業學院(并入武漢理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并入武大)。
農學類9所:
北京農業大學(并入中國農大)、北京林業大學、鎮江農業機械化學院(并入江蘇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農學院(并入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沈陽農業大學。
醫學類6所:
北京醫學院(并入北大)、上海醫學院(并入復旦)、中山醫學院(并入中山大學)、四川醫學院(并入川大)、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師范類2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2所: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政法類1所:西南政法大學。
藝術類1所:中央音樂學院。
在名單里加粗字體的就是現在“非211”的“全國重點大學”,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全國重點大學”都屬于211學校,
這些學校大都實力不錯,
畢竟是國家最早發展和支持的一批學校,
所以大家可以優先考慮一下這些學校。
二、什么是“省部共建大學”?
除掉“985”、“211”大學之外,(985/211有很大一部分是省部共建)
一是部分實力較強的省屬重點大學,得到地方政府與教育部以及其他部委共建,拓展發展經費和資源,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綜合實力強、辦學水平高,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 例如:湘潭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
二是地方政府與教育部之外的其他國家部委重點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這些高校在某一或多個行業領域有較強的師資和科研基礎,各部委加強對這些高校的支持力度,由各部委與地方省市簽署省部共建協議,積極發展強勢學科,提高綜合實力,建設一批行業內具有巨大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例如: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等。
這類學校往往是在某一領域類實力比較強大,有學科優勢。
考生們在報志愿選學校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三、什么是“省屬重點大學”?
省屬重點大學有兩種情況:
一種原來是中央部委屬重點大學,因在國家辦學體制調整時沒有進入“211工程”行列,后來被調整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從而成為省屬重點大學。這類學校和省部共建大學往往存在很大的交集。例如:青島科技大學(化工部)、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部)、長春理工大學(兵器總公司)、山東科技大學(煤炭工業部)等。
另一種是各省市公布的省屬重點大學,這些高校的綜合實力在該地區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并且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較強。例如:廣東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青島大學、深圳大學等。
此類學校名單很多,每個省都會有一些省重點大學。
有一本招生計劃的基本都是省重點,
二本學校也有省重點的,
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部內容,
希望2017屆高考的各位考生們,
利用好這些標簽選定自己滿意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