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天,萬物復蘇,草和樹是一樣的綠色。短時間看,草的生長速度要比樹快,但時間一長就知道草永遠長不高,而且“一歲一枯榮”;而樹則耐得住風吹雨打,逐漸粗壯、茂盛,乃至“亭亭如蓋”。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成長的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解讀】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類作文,材料為隱喻類材料。
任務指令是任務驅動類作文的“核心”,是寫作的出發點。該作文的任務指令為:“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成長的感悟寫一篇文章。”其中,“怎樣的思考”“結合自己成長的感悟”是關鍵。“思考”、“感悟”要求我們要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主張,所以,該題目適合寫議論文。同時,它也引導我們是對材料準確解讀,并以類比、聯想思維形成觀點,從而確定立意。而“結合自己成長”要求考生不能信口開河,要從自己成長的經歷、感受出發提煉觀點并加以論證。很多考生在初中形成了一種“機械論證”的惡習,甚至有時觀點看法都是虛假的、不切實際的,本次考試對此類問題會起到一定的“糾偏”作用。
再讀材料。對于材料,考生要從整體上解讀,抓住其本質、核心。在材料中,“草”和“樹”形成對比,這形象的暗喻中分明指向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道路、兩種人生選擇。短時間看,草的生長速度比樹快——“草”此時所代表的就是求速、求快、求高效的一類人,“急功近利”是他們的特征,他們為了求速、求快、求高效甚至不擇手段。“草木的生長”比喻的是“人的成長與成熟”。人的成長與成熟從來都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追求“一躍十步”、一蹴而就。而樹的形象往往是人生最好的譬喻:耐得住風雨,逐漸粗壯、茂盛,乃至“亭亭如蓋”。這里顯然是強調樹的“忍耐”“逐漸粗壯、茂盛”,人的成長與成熟正是如樹一樣要耐得住風雨、耐得住歲月,人要學會在錘煉和磨礪之中逐漸強大自己,讓自己最終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在材料中,有很明顯的“抑草揚樹”的傾向,考生如主觀臆斷地去挖掘“草”的優秀特征,就會違反了審題的整體性原則而走向偏題。
作為考生,首先要善于解讀材料,從材料中尋找到“共鳴”;其次是根據要求,快速構思。如根據材料,找到“草”和“樹”的對比點,聯系自己成長經歷中的“類似”情節,比如過于急躁、過于功利的時候,比如忍耐、沉淀讓自己收獲成長的人生歷程等。有了想法和素材,文章就好寫了。
比如擬題為“人生不可求速成”,大體思路如下:
引材立意——草:求速成之害——樹:扎實穩健,循序漸進——人:時代背景下的人生智慧——警醒式結尾。
對于有一定作文素養的同學來說,如此構思成文不是難事。我覺得構思關鍵在于一種“邏輯”的建構,只要合乎情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并不一定要追求什么“花樣”。當然,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快速構思是要科學訓練的。
作文一直是高中語文的“重中之重”,一些同學因為自身的積淀不足而“望而卻步”,還有一些同學不能“知己知彼”,對評分標準缺乏研究,因而在考場上不能穩定發揮。所以,我建議同學們科學訓練、有效提升。我覺得,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那么,你的作文分數就不會太低:第一,立意必須要“穩”;第二,構思要快,而又扎實有效;第三,行文必須流暢、充實而有文采。
希望以上能夠給同學們一些啟發。
哈師大附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優秀作文欣賞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人生
作者:1.3袁泉 教師 周廣偉
更長的時間維度
作者:1.5林雯 教師 陳鵬飛
不同的結果
作者:1.6張彧華 教師 朱紅權
小草對大樹的臆想
作者:1.11仲芯彤 教師 謝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