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高考這段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旅程,志愿填報卻依舊牽動著萬千考生與家長們的心弦。眾所周知,不同省市的志愿錄取分數線有所差異。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有關高考錄取分數線的一些問題。
高考錄取分數線可以劃分為本科線與專科線。也就是說,只有在不低于相應分數線的情況下,才可以報考相應的本科院校或專科院校。其中,各院校根據計劃招生人數與實際投檔人數計算制定出最低錄取分數線。
很多考生和家長不免會心生疑惑:不同省市、不同年份的高考分數線都有所不同,那么高考分數線到底是怎么劃分出來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高考分數是怎樣計算的。通常而言,高考總成績為750分。但對一些考生而言會在原有考試成績以外有相應的加分計劃,比如少數民族加分、省級優秀干部加分、運動員加分等。而各省、市、自治區劃定的高考最低分數線則需要結合考生高考成績和當年招生計劃,并通過人數來確定。
很多異地上學的考生及其家長可能會心存疑惑:不同地區的高考分數線大相徑庭,那么高考分數線的確定究竟是按照學籍來確定還是按照戶籍來確定呢?按照教育部的規定,一般情況下,高考分數線是由戶籍來確定的。并且通常而言,考生需要在戶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可能又會有人問了,如果學籍和戶籍不在同一個地區該怎么報名參加高考呢?實際上學籍是可以轉的,但有些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的考生也可以在學籍所在地參加異地高考。
在以往模式的高考中,考生考了多少分,卷面就得多少分。這也就是所謂的原始分,能夠較為客觀地表示出學生的水平。但是對一些實施新高考政策地區的考生而言,他們的各科考試成績需要按等級賦分。相比于原始分模式,賦分模式能更清晰地計算出考生在相應地區的排名,也能有效解決各地區試題難度不一的問題。在這種制度模式下,考生們的成績更具有可比性,也更有區分度,同時也更為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