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就是美國的‘高考’。”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國際教育部門主管高德翔對《環球時報》說,美國大學委員會此次大面積推遲公布東亞SAT成績主要由于考慮到SAT對美國教育的重要 性。自1934年哈佛大學采納SAT為甄選申請者的標準考試以來,SAT已被美國3600多所大學認可,哈佛、耶魯等名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錄取 SAT高分學生,因此SAT被稱為美國名校的“敲門磚”毫不為過。高德翔說,盡管此前托福、GRE考試也曾傳出過類似事件,但由于選擇SAT的美國考生比 例遠超托福、GRE等其他考試,SAT在考風考紀方面不能出現一點瑕疵,否則會立刻成為極端重視程序正義的美國社會的輿論焦點。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會在如 此大范圍內推遲公布成績,并且逐個對考生成績進行審查。
留學專家對 《環球時報》稱,據某機構掌握的數據,大約有5000名中韓學生受到影響。某機構SAT考試負責老師稱,很多學生都擔心自己成績最后會被宣布無效。今年5 月有幾名學生的成績由于與上次成績差距太大被取消了成績,理由同樣是懷疑作弊。該老師稱聽說過有機構偷題目給考生甚至是代考等作弊的情況。
《環球時報》記者在網上搜索SAT相關信息,發現許多“SAT2200分一次包過”“獨家名師提供最高效小范圍‘機經’”等廣告。一名曾參加過 SAT考試的考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所謂“機經”是指由于SAT等考試題庫范圍有限,考題會“規律性地重復”,一些“專業人士”的“研究成果”因押題 命中率高被考生奉為“機考圣經”。該考生說,他曾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從網上買了一套“機經”,發現預測試題八成以上都出現在試卷中。除了“機經”,網上還有 不少替考的廣告。《環球時報》記者在網上聯系一名姓鄭的人,他稱可以找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來代考,成績出來再收費,價格是2000分4萬元。
不過,某機構資深SAT培訓師劉女士對《環球時報》稱,除了代考之類的行為外,ETS所謂的“作弊”可能主要是指“機經”問題。長期以來,ETS因 題庫容量不足,廣為各界詬病,經常有考生反映考題相似或雷同,甚至是直接照搬整套考題。因此,肯潛心研究歷年真題的人不難找到SAT的命題規律,不排除有 考試培訓機構碰巧猜到考題的可能性,況且中韓兩國這類機構多如牛毛。ETS曾多次指責亞洲考生通過“刷考”(短時間內參加兩次以上SAT考試)作弊。事實 上,所謂“刷考”只是部分SAT成績不佳的學生通過在考試間歇期反復練習真題來突擊提升應試能力。
一名北美華裔學者對《環球時報》稱,“題海戰術”“押題戰術”在亞洲司空見慣,北美人則很不理解。近年來美國拉美裔、非洲裔團體一直抱怨“亞洲人占 去太多教育資源”,千方百計以“教育平權”為名抵消亞裔的成績優勢,引發激烈爭論和法律博弈,這是近年眾多“作弊”事件的深層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