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楊德廣:高校結盟聯考造成不正當競爭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上海師范大學校長楊德廣教授認為,30多所中國一流名牌高校展開“集團作戰”的陣勢使未結盟的高校被邊緣化,不免令人產生一流高校壟斷優質生源、造成不正當競爭之感,這樣對高校逐漸爭取來的自主招生權利會是致命的危害。
“我 反對自主招生聯盟,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進行是正確的。”上海師范大學昨日迎來了60周年校慶,作為校慶系列活動之一的“考試招生新政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高端座談會”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上海師范大學校長楊德廣教授明確表示,自主招生聯考的各大聯盟應該早日解體。
“名校壟斷優質資源”
“高校結盟聯考雖有節約考試成本、給予考生更多選擇權、促進高校合作這些優勢,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楊德廣說。
楊德廣認為,30多所中國一流名牌高校展開“集團作戰”的陣勢使未結盟的高校被邊緣化,不免令人產生一流高校壟斷優質生源、造成不正當競爭之感,這樣對高校逐漸爭取來的自主招生權利就會是致命的危害,既沒有達到招收有個性特長學生的目的,又增加了學生負擔。
此外,報名條件標準傾斜,鮮有考慮到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實際教學水平,招生依舊不公平。
另外,聯考目標不明,手段陳舊,擇才育才無系統。聯考的考核內容仍多以高中教學大綱為中心,難度高于高考一般試題,實際上不過就是一次難度很高的高考,學生參加聯考后,還要參加全國統考,不堪重負。這樣招生,學校收獲的也只是高分優秀生,而不是“特長顯著”的學生。
楊德廣建議,應當明確目的,分類選擇,擴展院校范圍;注重公平,遏制壟斷,強化監督機制;改進評價和選拔手段,建立反饋機制。“自主招生就是應該招偏才和怪才。”楊德廣說。
考生擔心競爭壓力增大
今年9月初,教育部出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求從2015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針對這一改革措施,來自南開附屬中學的高三學生張同學告訴早報記者,她認為這種改革方式挺好的。她表示,如果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前進行,她就打算放棄,但現在她可以全心投入高考準備中。
不過,張同學擔心,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新一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增多,競爭壓力也會相應加大。
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的高三學生張哲遠告訴早報記者,他認為自主招生放到高考后應該會更公平一些。
除了時間上的推遲,教育部還規定自主招生不得采用聯考方式。這意味著,自主招生三大聯盟——“北約”、“華約”、“卓越聯盟”的解體已成定局。
“社會化考試有四要素”
在此次座談會上,另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就是高考英語改革。
根據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兩個試點省市實施外語科目一年兩考,被認為是外語實行社會化考試的開始。但座談會的專家則指出這種解讀乃是誤讀。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高校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上海分會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陸建非教授認為,社會化考試有四個要素:參加考試人員社會 化、培訓過程社會化、主考機構為第三方、旨在取得資格或等第之類。不難發現,高考英語并不完全包含這些要素,不能簡單被認定為社會化考試。同時,陸建非還 表示,“如果真正變成托福、雅思那樣由第三方來操作的考試,目前還不太可行”。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濤認為,高考外語一年兩考的組織實施工作必須由具有較高公信力的專業化考試機構承擔,這樣才能保證權威性和公信力。并且在現階段,高考外語實行兩次考試是適宜的。兩次考試基本上能夠滿足考生要求,可以消除考生考試偶然失誤的可能性。
上師大迎紀念建校60年
近日,上海師范大學迎來建校60周年紀念日,主題大會于9時30分在徐匯校區西部球類館舉行,萬余名校友共同見證。
大會在合唱《青春的盛典》中正式拉開帷幕,分成“甲子風華”、“德蒞天下”、“追夢起航”三個篇章進行,全程歷時約2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