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低,報考不了本科院校怎么辦?那就是選擇高職院校啦。在報考高職院校時需考慮四點。大家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大體來說,高職院校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點本科院校,也有一部分是市屬高校;第二類是公辦高職院校。這 些院校招生數量大,高職辦學時間長,在職業教育與就業上有一定優勢。第三類是民辦高職院校,國家承認學歷,不過學費較高。
報考高職院校要有宏觀原則和微觀考察。
從宏觀原則上來說,報考高職院校可以考慮四點。
第一個原則就是大城市。
這里沒有歧視中小城市的意思。與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業機會也更多。安徽有句老話叫做“山溝溝里面讀書,不如十字街頭聽講”就是這個 意思,上學的目的就是要擴大視野。在大城市中也有區分,比如,廣東、浙江的產業比較發達,北京、上海的服務業相對更集中。
第二個原則是規模。
一萬人左右的中等規模可能是相對適宜的。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一個大學,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的最優規模是不超過1萬人。規模太大了,就業很麻煩。最 簡單的理由就是一個學校一年畢業五六千人,到哪里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職對教學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合格的教學設備,難以培養出 合格的技能人才。老師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可以招很多學生,如果老師和設備跟不上,難以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而且,學校規模過大,在管理上也會存在一定 的問題。同時,如果學校規模過小,比如只有一兩千人,也有其他的問題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
第三個原則是興趣。
考生在填報普通本科志愿的時候,專家都建議要以興趣為主。同樣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報考高職志愿的時候,也要講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一樣會學不好。不論什么層次,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個原則是寬口徑。
高職學生和普通本科學生一樣,上大學所學的專業未必是一輩子的職業,很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轉向其 他的行業。如果專業過于狹窄,不具備轉型的基礎,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選的專業有沒有一個職業群為背景,有沒有一定的職業適應性。另 外,挑選專業也要看得“深”一些,應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朝陽事業,而不是眼前的熱門職業。2000年前后,電子商務專業突然大熱,當時還沒有該專業的畢業 生,各個學校蜂擁而上。到如今,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已經非常困難了。
從微觀層面而言,就是看這個學校是不是出現在各省區市招辦印發的招生學校名冊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可以登錄教育部網站進入相關頁面,驗證這所學校是否具備資格。
接下來就是詳細考察了。
大家都想上個好的高職院校。什么是好學校呢?一個最直觀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是否列入國家首批100所高職示范校的名單,這個名單被形象地稱為高職的“211”院校。進入這個名單的學校,在師資、設備、教學水平方面都在國內處于不錯的水平。
但是100所高職示范校在1168所高職院校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它提供的是高職的一個發展樣本,更多的院校不在這個序列范圍內。
怎么甄別其他的學校呢?
建議有條件的考生可以上網或者電話咨詢高職院校的歷史。有一批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來的,過去一批老中專,尤其是國家重點中專的底子相當不錯,曾經為 國家的經濟發展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這些中專轉為高職后,它的職業培訓力量還是很強的。而有些民辦的高職院校開辦歷史比較早,經驗豐富,已經適應了 市場經濟的變化需求,在就業市場有很高的口碑。
條件更好一些的考生,建議可以去做實地考察。如果考生有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是眼見為實的好。我們不能排除有些學校在宣傳的時候有夸張的成分。考生去實地一定要看看學校的實驗設備怎么樣。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高職院校的一塊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