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偉
洛陽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從事基礎教育改革、教師教育方面的研究。
”
*
筆者在一所普通高校教書,負責指導學生寫畢業論文、包括查收平時小作業,個人發覺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點薄弱,存在不少錯詞、病句、標點問題,邏輯性也有不通的情況。通過深入了解,筆者認為除了學生不夠重視的原因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
首先,網絡溝通方式對日常寫作的沖擊。由于在線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使得大學生交流時對使用文字有所忽視。比如我們經常采用的“傳照片”“曬視頻”等都直接降低了我們使用文字表達的頻率。與此同時,網絡流行語(包括不少帶調侃意味的“別字”)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書面寫作變得隨意化;“網絡符號”或空格的使用更是讓大學生淡忘了標點符號功用。
其次,經歷了高考應試寫作格式訓練后,當代大學生普遍不喜歡寫作,而我們的高校也很少像國外高校一樣為大學生開設寫作課。即使文科類專業,我們在結束考查課時布置的“小論文”或在平時作業中要求學生寫的材料,因大學生懶于動筆,也多數依托網絡信息淪為“復制、粘貼”的過程。這樣從不同文章中找出的東西拼在一起,就會存在邏輯不通、遣詞造句方式不一的問題。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們的主觀題考試評價形式存在問題。我們批改試卷,習慣性地按知識點給分,較少關注答案要點之間的邏輯順序。這樣久而久之,高校學生“臨考抱佛腳”地背誦要點知識就會不在意他們之間的邏輯,而是“碎片化”的記住一點是一點,考試時拿到試卷即慌亂填上去。據不少大學生講,期末考試寫上之后出考場就忘了要點,更不要說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大學生寫作能力欠佳,與當前中小學教育忽視邏輯訓練、寫作訓練過于強調遣詞造句能力而非思考問題深度有關;也與高校開設進行思維能力訓練的“通識課”不足有關。這樣走出校門的部分大學生匪夷所思地被各類傳銷組織“忽悠”也就可以理解了。對于高校課程開設,秉承“做減法不做加法”原則,聯系高考“選考”背景下政治課被高校各專業所忽視,深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包括高校和中小學)急需加強思維訓練功能;而看著高校開設那么多英語課,筆者就在想我們為應對四六級、雅思、托福考試重視聽說能力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大學生的邏輯寫作能力呢?(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