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大概都遇到過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要選大學,還是選專業?加上網上不斷流傳著“各大高校綜合實力排行榜”及“各大高校專業排行榜”,更是讓同學們感到無所適從。
在一份份的榜單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例子:中財的金融學專業在北大之前;西南交通大學的車輛工程專業在清華之前。更極端的例子有:蘭州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業居然排在上海交大之前。
這些榜單的形成一定是有所依據的,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想學某個專業,那么:
1.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哪個實力更強?
2.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哪個更值得報考?
今天,高考君就請來專家和兩位學長來為我們辯證地聊一聊“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的利與弊吧!
01
▼
正方
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
我自己報志愿的時候沒想太多,覺得既然能上好的學校為什么要去不那么好的呢?
我覺得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才需要舍棄頂尖學校而選普通學校:
1.對某個學科或行業充滿熱情,但在頂尖學校這個學科很爛或沒有。
2.父母或者家庭原因導致必須留在某個城市。
其實更多時候,普通學校的頂尖專業是在你成績不那么好的時候才要考慮的。比如550分的話,可以優先考慮最低線520的學校的某個排名全國前三的專業,而不是壓線進一個普通學校的普通專業。
看著以前的同學考研、找工作,越來越覺得頂尖的學校的優勢很大,不僅僅是保研、就業,能接觸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接觸的人也更優秀。
好的學校會給你更多的選擇,普通學校的好專業則會讓你在確定的路上走得更好。所以對未來還沒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規劃時,尤其是不甘心被束縛在某個方面的時候,優先選學校會比較好。
我是所謂“名校普通專業”的學生。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想學的專業,并且成績足夠選擇任何學校……
考慮候選的學校:
1. 如果是清北/985 這樣的差距,那么選擇哪個都可以。前者的好處是眼界更寬,機會更多,而且學校可以提供很多高于知識技術層面的東西;后者好處是更容易從同學中脫穎而出,并且王牌專業可以得到學校的資源傾斜。
2. 如果是清北/普通211這樣的差距,除非你想學的專業已經是清北的極弱項,或者該普通學校在這個專業的水平達到全國第一,否則建議選清北。原因主要在機會和資源和眼界,你身邊的人的水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水平。
3. 如果是985/普通211這樣的差距,并且在專業水平上有明顯差距的話,我覺得可以優先考慮專業,同時參考就業情況。如果差距不太大,比如一個排第2一個排第5,我覺得選名校就行。
4. 985水平以下不考慮稱為名校。此處985指具有相應的水平和聲望,比如對外經貿,盡管不是985,但分數線和就業情況都和985學校差不多,因此歸入985一類來考慮。
5.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地理位置,其他條件相當時優先考慮北京+東南沿海,因為就業機會多;專業因素,經濟、工科、純文科等顯然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討論;學校特點,綜合性大學or專業性;未來規劃,是讀研、出國,還是工作;決心,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么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較好,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并且,你讀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讀的專業,你想要讀的專業也不一定是你將來會去做的行業,而你所畢業的學校,卻永遠都是你的母校。在什么都沒有明朗的情況下,校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比如金融界的五道口圈子,清北幫或者廈大幫等等,拉關系這件事上,說你是同學校的親近感遠大于同專業的親近感。
所以,在學校差距不大、專業差距很大的情況下,選擇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否則,選擇名牌大學。
02
▼
反方
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
最終錄取到的專業決定了你未來的就業方向,也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軌跡。
雖然大學可以轉專業,或是跨專業考研等途徑來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但個人認為,這些方式其實成功率不大。如果是高考失利的潛在學霸型另說,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些方式都有一定難度,因此,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方向。
若是調劑到某些對于你而言可稱之為“來自星星”的學科,等你發現自己和老師來自不同星系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比起仰慕名校光環,切實地為自己未來的工作考慮,選一個明智些的專業更重要。
大學里面的好專業,相當于高中里的重點班,資源配置和仰慕光環兼得。
由于教育資源有限,重點學科的師資配置與普通學科之間是肯定有差距的。進了王牌專業,相當于享有大學的優勢資源。另外,高中的時候都覺得重點班挺牛逼,但反過來,重點學科的學生看普通專業的學生,感覺就跟曾經的重點班看普通班差不多。
大學提供給你的,只是一個平臺,別無其他。
這次寒假,我跟高中同學見面,的確感受到了不同層次的學校接受信息方面的差異:那上了名校的同學們可能忙著準備presentation,忙著去各個學校宣講,忙著準備調研材料,而我卻什么也不用忙。但同時,我比其他同學多出很多空余時間去做一些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事。只要你有那份主動的求知意識,即使你的大學不能為你提供一個更大的平臺,你也可以自己利用手頭資源發掘一片更大的天地。一定要有這樣的自信。
名校資源雖然更豐富,但你也要知道,資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適合你越好。
舉個栗子,在財經大學,某金融大牛來學校講課,跟你學邢司的有什么關系?銀行提供了許多本科實習職位,跟你學馬哲的有什么關系?如果只是抱著“什么都試試”的心態去看看熱鬧、漲漲知識,那這種積極性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學習是無效率的,它不能給你帶來最大利益,它不能讓你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最大受益者永遠都是金融學院的那批熊孩子。“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種感受可以借鑒一下圖書館藏書以經濟/法學為主,讓外語學院的同學情何以堪。
至于說,在名校可以認識更多優秀的人,但關鍵是,優秀的人他們認不認識你。
如果最終自己能在所在專業取得成績,并選擇繼續深造的話,若是你的能力允許你往更高水平的大學去跳,到那時,你進入的圈子,才是真正能包含你的圈子。
專家
技術分析
其實,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除了名校的普通專業和普通高校的王牌專業,我們還要考慮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地理位置:即城市選擇,其他條件相當時京津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就業機會更多。
專業因素:經濟、工科、文科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討論,要結合學校的特點選擇。
未來規劃:讀研、出國、工作等等選擇不同,決定了重點選擇專業還是選擇高校。
興趣愛好: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么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高校比較好,這樣可以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專家
實用建議
如果名校和普通高校差距不是很大,同屬于國內較一流的高校,那么建議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高校和專業。因為如果考生能夠考上一流的高校,說明成績已經很高了,無論怎樣選都是一流名校,所以哪個專業有把握就選擇哪個專業。
如果名校的普通專業和普通高校的王牌專業差距不大,建議選擇地理位置好的高校,這樣眼界寬闊、生活豐富,且就業機會更多一些,見識不同機遇就不同。
最需要考慮的是高考分數和錄取分數,雖然名校的總體錄取分數較高,但有些名牌大學的非王牌專業會比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錄取分數要低,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高考分數和專業的錄取分數。
專家
溫馨提醒
當我們評判一個人時,多數會以哪個名牌大學畢業的為參照,很少會描述哪個專業的,而且在工作中能用到大學里學的知識少之又少,但是實踐證明,一個人的競爭力核心是其本身的綜合能力。
雖然名校資源配置好、生活更豐富、眼界更開闊,但是大家要知道不是資源越多越好,而是越適合越好;資源雖多,但是要考慮是不是都能夠“為我所用”;無論是王牌專業還是名校光環,都需要自己的努力,自身能力不能提升,其他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