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愛好與個性,哪個更重要
隨著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實行,高考報考指導師,或稱高考規劃師,高考志愿指導師,或高考志愿策劃指導師正成為教育行為新職業。網絡上,各種所謂的這個師,那個師的發表的有關高考報考,專業選擇的文章層出不窮,成千上萬。在這些文章中,大部分都強調了興趣、愛好在專業選擇中的重要性。很少提到"個性"這個概念。有的所謂專家人云亦云,十分推崇興趣、愛好,在指導家長和學生進行高考報考(高考志愿填報)時,將興趣、愛好作為選擇依據,誤人不淺呀。
在此,作為從事高考報考(高考志愿填報)指導工作十幾年的職業規劃師,覺得很有必要澄清幾個相關概念問題,強調"個性"在專業選擇中的重要性。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興趣?什么是愛好?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歡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
愛好:指喜愛,喜好,具有濃厚興趣并積極參加。
長期的興趣、愛好可能會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
個性:是指人的整個心理面貌,是指在個人生理特點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下,在個人與他人相互交往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傾向與心理特征的獨特而統一的結構,它是支配人們的行為的最本質、最核心的因素,包括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大方面。
個性心理傾向: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和理想等。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推動人行動的動機系統,它們主要是在后天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或的,較少受生理特點影響。我們可以看出,興趣、愛好屬于"個性"這個概念中的個性心理傾向中的一部分,與需要,動機,態度,價值觀與理想等并列。
個性心理特征(性格特征):是個性結構中較穩定的部分,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這些心理特征較早地先后形成,并不同程度地受到先天的影響。它們對人的行為表現起著較持續發展、較特定的影響作用。
通過以上幾個概念的澄清,我們更清楚了興趣、愛好,只是個性中個性心理傾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個性"的含義更廣,更深。對充分了解自己,從"個性"的角度,從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所包含的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與理想,以及能力,氣質和性格方面全面了解自己。
綜上所述,注重個性比注重興趣愛好更重要。
個性影響人的行為(比興趣、愛好影響面更廣,更深),當然也影響人們的專業選擇行為。所以,作為一定個性載體的我們,在專業選擇中要充分考慮自己個性特點與專業內涵的匹配性,實現自己的個性要求,獲得盡可能大的自由度、滿意感和適應性。做到既有的放矢,方向清晰,又有良好的職業規劃,迎接挑戰。
在專業選擇時,除了更加注重個性外,還應該了解自己的高考成績,各學科成績及優劣,更要了解專業,了解專業的培養目標,發展前景,課程設置,能力要求,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當然也要了解高校,了解與高考成績匹配的高校,了解高校的優勢和特點,了解社會政治經濟形勢政策,家庭經濟和社會資源情況。綜合以上因素選擇與自己匹配的學校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