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歷史系新生王坤琪成為今年廣州大學[微博]8200多名本科新生中特殊的一位。
他走路蹣跚搖擺,卻被高中同學昵稱為“坤神”。兩歲開始,他被診斷為腦癱綜合二級傷殘(最高級別傷殘),但高三時的他,成績已經穩居年級第一,不僅和正常同學一樣上下課,且性格陽光開朗,歷史功底了得。
昨天,“坤神”來了。
14年前,他4歲。醫生為他做訓練,僵硬的雙腿被硬掰開,鉆心的疼痛讓他大哭大叫,父母讓他休息,但他堅持下來了,因為他渴望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走路;
5歲多的時候,坤琪做針灸,每天扎1個小時10根針,連續扎了180多天……
現在,他第一次離開家來到廣州讀大學,每天仍然要花3個小時進行體能訓練,或許還將面對很多不可預見的困難。但家里墻上自己寫的小紙條,已經成了他的“發動機”——
第一張寫道: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二張寫道:人的夢想,永遠不會停。
艱難求學
走不好路也要上學
“我行,我要行,我能行”
1995年,王坤琪出生在湖北黃岡。早產加上媽媽生產時大出血,坤琪窒息了,醫生好幾次說“不行了”。好不容易掙脫了死神,到兩歲時,大家發現坤琪不會坐,不會講話,更別說走路了。最終,孩子被確診為腦癱綜合二級傷殘(最高級別傷殘)。大大小小的手術陪伴著王坤琪的童年。學醫出身的媽媽萬宏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兒子。夫妻倆想法很堅定,“永遠不能放棄”。
康復鍛煉日復一日,但到了讀幼兒園的時候,還是沒有幼兒園肯收留他。到上小學時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小學,第一天他卻是哭著回家的。“大家罵我瘸,罵我呆!”剛上小學時,王坤琪還是不會走路。課間休息幾分鐘,媽媽就抱著他從5樓跑到1樓的洗手間,然后又抱回5樓。他讀書格外刻苦認真,小學中后期,他的成績已經是中上等了,他也學會走路了雖然還走不穩,他的信心也在增長。
11歲的時候,王家搬到深圳。王坤琪又遭遇當頭一棒——他沒有讀過英語,成績“變得很爛了”。大哭幾次后,他苦背單詞和文章,初一時,他的英語成績已經是全年級第一。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行,我要行,我能行”成為他的座右銘。
3年前,王坤琪考入福田中學。這位高一還需要把身體靠在父母身上,舉起雙手才能保持平衡的小伙子,硬是成了全年級第一,且熱心參與公益活動。同學們封他為偶像,先是叫他“坤爺”,后來升級為“坤神”。當地媒體這樣描述:“連他走路上下搖擺的雙手、蹣跚行走的身影都成了校園獨特而亮麗的風景。”
“歷史高手”
從小愛看《中國通史》
“太幸運了,我居然沒得自閉癥”
考上廣州大學歷史系,也遂了坤琪的心愿——同學一向稱坤琪為“歷史高手”,他也想成為一名歷史老師。
“他從小就喜歡歷史。”媽媽說,“1寸多厚的《中國通史》,他從小就喜歡看。”
坤琪卻說,小時候自己是有點自閉。“不少人瞧不起我。我可以捧著一本書,3天都不和人說話。我那時也沒有朋友。 ”說到這里,他哈哈大笑:“太幸運了,我居然沒得自閉癥!”
“誰是你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他回答:“李世民!李世民很了不起,能屈能伸。當然,他也有很大的缺點,比如老了就整天煉丹,想長生不老;還差點要對魏征鞭尸。”
見周圍聽者不少,他兩手撐在床上,索性開講起來:“唐朝很有意思,長安當時就有100萬人口,那時倫敦還只是雛形呢。唐朝還招了羅馬人來做官。對,就是現在說的外聘CEO!”
說了一大會,他累了,就會往后搖下身子。爸爸說,來廣州讀書,家里最擔心就是會不會因為動作慢影響到宿舍同學,惹人討厭。“洗個澡,也要半個多小時。”王坤琪反駁道,哪有這么久呀。爸爸嚴肅地提高聲調:“我算過,很多次都超過45分鐘了!”
父母之愛
不想他被特殊對待
“我覺得很幸運,很幸福”
王坤琪說,爸爸對他教育尤其嚴格,“不過他也不是故意罵我,是天生的聲若洪鐘。可聲音太大,我聽了就會不喜歡嘛。”他的媽媽則認為,要讓孩子快樂地看待世上一切,要讓坤琪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坤琪的老家,也有幾位腦癱患兒。王坤琪最初的記憶來自四五歲時。“那時我連坐都不會,看到他(另一位腦癱患兒)會走一步路,羨慕得不得了。”可是,這位當初讓坤琪羨慕的孩子至今仍躺在床上,也不認識字。坤琪覺得很心酸:“有的已經死了,大多都是躺在床上。爸媽為我付出了全部,我覺得很幸運,很幸福。”
“大家一直都在幫著他。不過我們不想身邊人以對待不正常孩子的方式來照顧他。”爸爸說,坤琪因為動作協調難,每次考試試題都完不成,可家里人希望老師“心狠一點”,老師也不搞特殊。這樣“逼”著,手指僵硬的坤琪,如今打字速度達到了每分鐘二三十個字。
對于兒子來廣州讀書,爸媽一開始很擔心。“他從沒離開我們,也沒有住過宿舍。”而王坤琪拍了媽媽的肩膀:“恭喜我老媽,她辛苦這么多年,終于解脫了。”
不過昨天,一家人覺得心里有了底。同學老師熱情幫助,讓坤琪覺得“親切高興,自己也壯膽了。”夫妻倆此前考慮過租房,“要讓兒子真正獨立,現在就得放手。”在陽光燦爛的校園,王坤琪呵呵笑著,大樂的時候,他還會笑得前俯后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