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則消息:“近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向新生發錄取通知書時塞了一封致新生家長的信,建議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月消費額一般為600元,最高不超過800至1000元。”這一“指導價”引發熱議。有人吐槽,物價飛漲,600僅夠一個月伙食費。更有網友感慨,戀愛談不起了,注定孤獨。
本月底開始,國內各大高校逐漸開始開學報到,又一撥90后揣著、背著、穿著嶄新的各類“新式裝備”入學。除去學費的各類消費以一萬元作為起步價,家長連呼“上不起”。
賬單:
還沒進校門就花了兩萬多
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的王先生,今年女兒考上了廈門的一所大學,9月初報到。王先生說:“孩子還沒去學校,購買數碼產品的花費就已經將近兩萬,加上后期的其他交通費、學費、住宿費等,輕松超過4萬元,上個大學簡直如同燒錢,和我們那個拿著行李卷就去報到的年代根本沒法比了!”
按照王先生提供的賬單,女兒入學前購買的衣服:大約3500元;購買iphone5手機、筆記本電腦:大約14000元;購買旅行箱:1380元;配眼鏡、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藥水:1760元;化妝品:大約2000元;購買生活日用品、床上用品:1500元。
而買東西只是開學之前的開銷,開學預計還要支付交通費(包括夫婦倆送女兒的來回機票):大約8000元;住宿餐飲費:1000元;給女兒的一學期生活費:5000元,另外還有學費:8000元。合計:46140元。
調查:
曬開學裝備過萬打底
如果說,王先生富養女兒的觀念造成預算超支,那么置辦一套標準的高校新生入學裝備,究竟需要多少錢呢?
某高校一個學生社團曾經做過相關調查,調查發現,部分高校新生入學花費主要包括四方面:學費、交通費、購買學習用具、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學費和交通費,數碼產品是新生入學的支出大項,而如果把各項支出加在一起,總計花銷至少超萬元。
數據顯示,80%的新生入學時所購買衣服類花銷在2000元左右;手機在2500元左右;還有超過70%的學生大一剛入學就購買筆記本電腦,一般價值在4000元左右;而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是1700元左右;旅行箱一般需要300元左右;學費按照5000元計算;交通費200元左右;首月生活費及其他零用大概3000元;寢室費用2000元。合計為20700元左右,不把學費計算在內是15700元。
個案:
開學消費花掉四個月工資
在一家私企做統計工作的張女士對記者說:“我每個月工資只有2500元左右,愛人在一家啤酒企業做銷售,每月工資也就3000元。這回孩子上大學開學,即便省一些也要花費1萬多元,將近2萬元。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蛇@意味著4個月的工資。”
有不少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準大學生家長認為:別人家孩子考上大學后都給買這買那的,我家的經濟條件也不賴,能買的就都給買了。
沈陽師范大學講師張賀認為,90后的追求時尚、從眾心理是他們互相攀比的原因。很多學生會把穿著使用名牌當成時尚、彰顯個性的行為,從而盲目追求潮流、“超錢”消費。他認為,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盲目攀比,和家長的教育與引導也有關系:“社會上存在的、或者家長身上的攀比之風潛移默化地會影響消費觀仍不成熟的孩子,家長要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合理控制經濟支出,拒絕孩子提出的過高物質要求。如果孩子真的多次提出要求,家長還要耐心了解其動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