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了周恩來總理捐贈實習用機床的故事后,我感受到學校的厚重歷史,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未來,我一定潛心鉆研,為建設(shè)制造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2015級直博生武鑫磊說,最近他參加了校史館舉辦的“紅色校史我來講述”活動,深有感觸。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久、深度展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校史上的紅色檔案、歷史文物為載體,多形式、多角度、多題材呈現(xiàn)“一所值得尊敬的大學”的紅色校史,將黨史之真理與校史之溫度融入思政大課堂,讓育人之力更加強勁。
中國石油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應國家所需、因石油而生的一所大學。近70年的校史上,涌現(xiàn)出一大批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為祖國能源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名師、校友:核能院士、“兩彈功臣”曹本熹,我國人造石油學科創(chuàng)始人、中國新能源技術(shù)奠基人朱亞杰院士,我國著名油氣井工程技術(shù)專家、水射流專家沈忠厚院士,“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新時期鐵人”王啟民……
為了將校史中的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學校分批組織大學生前往校史館開展紅色校史教育,開設(shè)校史文化大講堂,依托校史中的紅色文物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團日活動……校史館開館兩個半月就接待300多個團體,13000余人次參觀者。
“石大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的石油大會戰(zhàn),成建制援建了所有的石油高校,學校在祖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和石油高等教育中有著卓越的貢獻。”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宋霞把校史館當作思政大課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把紅色校史故事講給一屆屆學生聽。
在“紅色校史我來講述”系列活動中,學校創(chuàng)新多種形式,舉辦“鐵人精神”主題宣講會,開展線上互動,再讀先輩手跡,自編自演校史話劇,創(chuàng)作征文、音視頻等原創(chuàng)作品,生動再現(xiàn)紅色校史的光輝歷程。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唯一的志愿,祖國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在校史館里存放著一個精致的紅絲絨布包裹,手繡的“獻給黨”三個字格外醒目。這是1954年北京石油學院首屆畢業(yè)生離校前手寫的決心書,泛黃的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們甘愿為祖國奉獻青春的決心。
為提高學習的互動性,學校依托校史中的紅色資源,邀請專業(yè)教師、學科帶頭人、事件親歷者、知名校友等,緊密結(jié)合受教育者的學科特點、研究領(lǐng)域,現(xiàn)場講述校史故事,把艱辛的歷程、卓越的貢獻、美好的未來呈現(xiàn)為身邊“可觸摸的故事”,轉(zhuǎn)化為眼前“看得見的感動”,通過師生校友與校史“親切對話”,讓紅色校史的育人之力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除了分批組織大學生沉浸式學習外,學校還組織青年教師到校史館進行深度體驗式參觀,領(lǐng)悟歷代建設(shè)者和杰出校友身上散發(fā)的石大精神,激發(fā)青年教師提升教書育人本領(lǐng)。“系統(tǒng)的校史學習讓我深受觸動,我將時刻提醒自己要傳承這種優(yōu)良的校風,做一名追求卓越、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師。”石油工程學院教師韋貝說。(劉艷杰、張大宇、張世澤)
版權(quán)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yè)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