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3月13日,“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高端研討會暨“大思政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南開大學舉行。
“大思政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由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協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同濟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喀什大學、延邊大學、湘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延安大學等國內18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探索大思政課建設規律,匯聚理論創新研究、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社會資源合力,著力打造方向正、視野廣、格局大、隊伍強、內容新、課堂活、效果好的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銜接、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相融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聯動,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平臺。
本次活動采取線上會議的方式。天津市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孫志良,南開大學副校長王新生,天津市教育兩委學生處處長楊明,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咨詢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咨詢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逄錦聚,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咨詢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吳潛濤,18家協同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和專家出席會議。
孫志良在致辭中表示,南開大學舉辦以“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為主題的高端研討會,成立“大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可謂恰逢其時,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的一項創新舉措。他介紹了天津市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新時代加強思政課建設和馬院建設中的一系列經驗做法以及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時充分肯定了南開大學在這方面的工作成績,并指出近年來天津市委通過設立補貼、安排專項資金、加強教師培訓等途徑,壯大了思政課教師隊伍、改善了思政課教學質量。他對大思政課建設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用心用情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思政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須體現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導向,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出新出彩講好偉大成就,及時準確的用好現實素材,聚焦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把思政課講好、講活、講生動;三是入腦入微講好天津故事,講身邊人、身邊事,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用小切口打出大局面。最后,他希望通過借助“大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匯集各方力量,各協同單位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經驗互鑒、共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王新生說,南開大學始終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思政課改革創新上敢于先行先試,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和大思政課建設方面的指示要求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在平臺建設、課程建設、思政課改革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和突破。他特別指出南開大學近些年探索的師生“四同”育人模式即“師生同學、師生同研、師生同講、師生同行”為大思政課建設積累了一定經驗,下一步,要利用好“大思政課協同創新平臺”,共享協同院校的特殊資源和優勢資源,更好地探索大思政課建設的規律和模式,為大思政課建設作出新貢獻。
在大會主旨報告階段,顧海良、逄錦聚、吳潛濤三位教授分別作報告。
顧海良以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中的“思政課”“立德樹人” “關鍵課程”這三個關鍵詞入手,特別是圍繞著如何理解“立德樹人”這個關鍵詞進行了深刻闡釋。他就如何處理好思政課隱性和顯性關系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認為應該旗幟鮮明的講好思政課。他強調,對大思政課的理解要把握四個要點,即社會生活的大思政課、大變化中的大思政課、至善中的大思政課以及問題導向的大思政課,指出大思政課建設要把顯性課和隱性課相結合、課堂上的思政課和社會生活上的思政元素相結合,不斷增強大思政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逄錦聚以“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辦好大思政課”為題,從大思政課是新時代思政課創新改革的重要方向、著力探索大思政課的實現形式以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大思政課提供制度保證等三個方面,對大思政課建設談了看法。他認為,大思政課的核心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學校課堂與社會課堂、時代課堂緊密結合,使青年學生把課堂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他提出了辦好大思政課的四條建議,即:轉變思政課教育教學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材改革、深化教學方式改革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專兼職伍高水平教師隊伍。逄錦聚教授還提出了將“大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同社會、政府部門相結合的建議,在打破學校與學校界限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學校與社會的界限。
吳潛濤從責任擔當、課程體系和內容格局三個方面闡釋了大思政課的內涵,強調建設大思政課首先要在重大問題的研究上有突破。他以“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價值觀的思考”為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新時代這四個階段,深刻剖析了對這一重大問題的思考。
協同單位專家發言階段,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易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冉教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羅永寬教授、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龐立生教授、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教授、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仁忠教授、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橋生教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鳳義教授等就各高校推進思政課建設改革的經驗、“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意義和舉措以及“大思政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的未來展望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劉鳳義教授在總結發言中認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是樹立系統的“大思政課觀”,大思政課之所以“大”,是因為高質量的思政課必須在高度、廣度、寬度、格局、責任和情懷上做到“大”,是因為思政課要“立大德、育大才”,是因為思政課需要“大先生、大理論、大平臺、大協同”。“大思政課”究竟如何“善用之”、如何“大”起來,需要借助“大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這樣的平臺,匯聚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努力探索。
本次會議匯集了一批國內思政領域的頂級專家,就“如何理解大思政課”、“如何推進大思政課”等問題提出了豐富的、高屋建瓴的思想觀點,為今后探索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