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過官方微博公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剛一露頭,就被投了眾多“不信任票”。
聽聽家長們的擔憂:作業沒了,考試少了,升學選拔更撲朔迷離了,名校更遙不可及了。應該說,“減負十條”指向的,都是大家詬病已久的問題。學校之所以屢屢逆勢“增負”,甚至連家長們都自愿給孩子加壓,還不是因為那根高高舉起的高考指揮棒。
高考指揮棒為何有如此威力?說到底,還是現行的人才觀念和用工機制存在問題。評價人才、使用人才應該堅持實用主義,而不是名校準則、文憑主義。遺憾的是,后者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上正大行其道。只有破除挑學校、看學歷的新出身論、血統論,才有可能跳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否則,單純出臺多少減負措施,也還是小馬拉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