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學分為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區別,很多考生對此都感到非常困惑,那么,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到底有什么區別?大學又為什么要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的經費來源是截然不同的。公辦大學是由國家政府或地方政府出資創辦的,沒有營利方面的目標,而民辦大學則是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出資創辦的大學,不依賴政府撥款、自負盈虧,所以會有營利方面的要求。
其次,民辦大學的學費比較高昂,基本每年都要1-2萬,而公辦大學則只要5000元左右,對比還是很懸殊的,這也使得很多家庭感到讀民辦是個很大的負擔。
最后,在培養模式上,民辦大學側重于社會熱門行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畢竟學校要想辦法吸引足夠的生源,而公辦大學則有更多的基礎理論課程。
那么,大學為什么會區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性質呢?雖然民辦大學在辦學質量、學科建設、專業能力等方面常常遜色于公辦大學,但是民辦大學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民辦大學的資金來源于民間,這就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教育支出,同時可以撬動民間閑散資金,可謂一舉多得;其次,民辦大學能夠分擔公辦大學的教學壓力,因為每年的高考考生數量龐大,公辦大學根本無法徹底消化,民辦大學分數線較低,就能很好地分流低分考生,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層次更加分明合理。
那么,民辦大學到底值不值得讀呢?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長心目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因為公辦大學整體實力要強過民辦大學,而且民辦大學的學費確實高出不少,但是,僅憑這些就斷言民辦大學不值得讀,還是有失偏頗的,畢竟民辦大學也是國家認可的正規學歷,有學歷總比沒有強,況且民辦大學里也有優秀的學生、公辦大學里也有貪玩不上進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
總而言之,民辦大學和公辦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相輔相成的兩個組成部分,不能簡單地判斷孰優孰劣,學生們完全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努力提高分數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