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類院校的數量越來越多,很多考生都聽說過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這樣的說法,但卻不知道它們的確切含義,這對將來報志愿是不利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兩種院校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謂獨立學院,主要指的是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團體、社會企業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本科學歷的高等學校,由于獨立學院不依靠國家出資,所以也算是民辦院校的一種,在教育部公布的信息中,獨立學院也會注明“民辦”二字。不過,也有少數獨立學院是普通高校和政府以民辦性質辦學,比如曾經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不過現在已經轉設為公辦性質大學了。該校之所以能民辦轉公辦,是因為其辦學主體本來就是政府,而大部分社會機構和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轉設改名后還是民辦性質。
至于民辦院校,則是由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開辦的高等學校,它和公辦院校的區別主要在于經費來源,這也是為什么獨立學院算作民辦院校的一種。
除了經費來源以外,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還有哪些方面的區別呢?
首先,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的學費存在明顯差異,公辦院校一般在4700-6000元/年,而民辦院校則能達到20000元/年左右,對很多家庭來說算得上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上,民辦院校由于要迎合市場,往往結合社會熱點、實用性較強,而公辦院校則承擔著國家高等教育的使命,更注重理論的廣度和深度。
最后,在生源層次上,公辦院校的篩選標準更高,直觀體現在分數線上,而民辦院校的分數線則普遍低了不少。
那么,民辦院校到底還值不值得讀呢?與公辦院校相比,大多數民辦院校確實存在學費高昂、學習氛圍不濃的短板,但是,民辦院校中同樣有一大批實力出眾的存在,而且,獨立學院、民辦院校都是國家承認的正規大學,畢業證、學位證都可以在學信網上查到,因此,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在校期間認真學好知識才是硬道理。
以上就是有關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的基本內容了,雖然頂著“民辦”的頭銜,但這些學校同樣正規可查,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