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實習記者王雪 報道:10月31日,由中國民航大學全過程自主培養的首批面向CCAR-121部運輸航空公司的飛行學員在朝陽飛行學院正式結業,標志著民航大學已經有能力全過程自主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飛行人才。 此前,這批由國貨航選送的學員圓滿完成了基礎理論、單發私照、ICAO英語四級、儀表等級、多發商照和高性能訓練等全部飛行培訓內容,并通過了國貨航的高性能訓練考核。 2003年“飛行技術”本科專業的設立,完善了中國民航大學專業結構。作為民航特種專業之一,民航大學飛行技術專業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被評為天津市品牌專業,2011年加入了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今年被教育部列為“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示范點”,這是民航業唯一的綜合改革示范點。目前,民航大學合作航空公司達到22家,累計為中國民航培養各類飛行員3600余人。 2009年朝陽飛行學院的成立,結束了民航大學依靠國外航校進行飛行訓練的歷史。作為民航大學首個校外飛行訓練基地,朝陽飛行學院堅持走“需求導向、特色發展”的辦學道路,遵循飛行技術人才培養規律,緊緊圍繞“安全和質量”兩個主題,推進學院又好又快的發展。 目前,學院現有飛行教員30名,各系列飛機32架,擁有獨立使用的訓練空域8個以及朝陽至錦州、通遼、烏蘭浩特和天津轉場訓練航線4條,形成了理論知識、飛行技術和ICAO英語三位一體的特色飛行專業培訓機制和模式。學院的各類飛行訓練課程達到15種以上,形成了涵蓋CCAR-141部和CCAR-61部包括私、商、儀單體課程,航空運輸整體課程,教員課程,單發、多發和高性能多發飛機課程在內的比較完整、齊全的訓練課程體系,做到了全程培訓、全面管理、全程監控地為航空公司培養飛行人才,實現了飛行培訓工作的新突破。 今年7月,國王C-90高教機的引進,使朝陽飛行學院訓練課程改變為完全覆蓋初級單、雙發訓練,特技訓練和高性能訓練的全面訓練課程,標志著朝陽飛行學院的訓練級別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預計到2015年,新增輔助運行基地2個,達到機隊規模90架、年均500名學員的培訓能力。同時,學院堅持“高起點、規范化、國際型”的辦學方針,力爭到2020年把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飛行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