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90后大概都有這樣一個煩惱,就是不希望父母過多的介入自己的生活。設想一下,一覺醒來,發現微信上有一個好友請求,點開發現頭像是媽媽,留言是,我同事幫我弄了個微信,你加我下。是不是頓時以為還在做噩夢呀,簡直是人間地獄啊,大夏天進冰窟,頓時就身心涼透了。
又比如,你的空間突然發現了爸爸的腳印,還給你點了個贊,并在你深夜夜店趴的照片心情下留了言,語重心長地教育你早睡早起、半夜不回家不安全,你會不會驚出一身冷汗,手抖得立馬想要刪號拉黑。
住在身邊、或是同處國內都會如此,更別提相隔大洋了,距離產生隔閡,孩子可能不會想這么多,就想著快點脫離父母的懷抱、展翅高飛,而父母肯定心中會對親子關系的維系產生一絲絲的憂慮。
當然,不排除那種分別后才知想念的情況,但很多情況下,你都會被豐富多彩的生活吸引,被繁重的學業填滿,不會想起大洋彼岸一直掛念你的父母親人。
久而久之,聯系少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會有些淡漠。
中國人本來就大多數不懂得如何與上一輩溝通,棧長當年出國就是這樣,直到回國后才懂得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道理,所以現在,即使在外地工作,也會每周給家里打2、3通電話。那么,今天就讓百利天下教育溫情一把,來聊一聊留學生求學在外。如何保持和父母的良性溝通和和諧交流吧。
多打電話或視頻聊天
跨洋電話和短信比較費錢,所以可以發QQ或微信,發郵件都可以,最好的是可以QQ或微信視頻,因為父母牽掛你,并不想通過冷冰冰的文字來觸摸遙不可及的你,如果能有你的影像,遠在國內的他們會更安心。
他們會想看看,你最近怎么樣,住的什么地方,瘦了沒,憔悴了沒,有沒有吃苦。
所以,不管學業多重、生活再忙,抽出周末的一小段時間,或是晚飯后,或是早上出門活動前,和父母來一次親密的視頻電話吧。
有的時候,父母并不是想要和你聊什么,只是想看看你的樣子,聽聽你的聲音,看著你的笑容,就什么也都滿足了。
談最近的新鮮事,詢問家里的事
有些同學從小不知道該和父母說什么,不善于和長輩聊天,就會很苦惱。其實留學是你一次心靈的旅途,也是你和父母開始消除隔閡的機會。
因為你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有很多新的沖擊,就可以告訴父母,他們也知道了你的生活近況,也會很開心。在國內你們生活在一起,生活見聞差不多,天天見面,所以無話可談。
現在好了,你們處于兩個國度,你可以問問父母家里新發生的事情,親戚朋友的動態等等,父母也可以問問你在美國的所見所聞,一下子就有了太多的話題。
選擇性的交流
有些事情當然不需要讓父母知道,我想父母也會理解,畢竟他們也不可能什么都告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所要背負的壓力和責任,需要自己面對的挑戰和壓力,和必須自己承受的打擊和磨難,沒有必要告訴長輩,徒添擔憂。也沒有必要屏蔽父母看你們的朋友圈,因為朋友圈有分組功能,可以選擇性地向父母展現自己的生活。
比如考試得高分,被教授表揚,在實驗室成功做出成果,吃大餐犒勞自己等等,讓父母知道,也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離開了家生活得也還不錯,獨立自主,會很欣慰。至于熬夜趕作業,通宵酒吧,和合租人的矛盾等等,就不必讓父母知道,惹他們煩憂了。
報喜不報憂,這是中國的傳統,我相信他們會理解的。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些大事,比如大病或車禍等,可一定要告訴家長。此外,你所在的城市如果發生一些不好的災難,也要及時給父母報平安,免得他們擔心焦慮,想東想西。
這就是小編這些年與父母交流的心得,和你們共享,希望你們再出門在外的每一天,都不要忘記在家等候你們的日漸老去的父母,家里總有一個房間屬于你,飯桌上總有一個位置屬于你,父母的交談中也少不了對你的思念。
“父母在,不遠游”,那是古時路遙人疲、車緩馬遲的告誡,如今交通便利,年輕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遠走他方。只要記住,心中有父母,家就在。只要心中有家,父母就一直陪在你的身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沉默,是永恒,是無言的溫柔。遠行的你以為他們永遠不會老去,會替你遮風擋雨,然而不經意間,當你再回首,就會發現他們已然在歲月中蒼老,需要你為他們撐起一片晴空。
飛吧飛吧,孩子,你飛得越高越遠越灑脫,是父母心中最殷切的希望。只是,當你縱情人生的時候,別忘了,家里總有人在等你回家吃飯,總有一盞燈亮著等你回家。不管你飛得再高再遠再灑脫,不要讓父母看不到你,要記得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