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北京在2013年推出鼓勵創新和創業的新宣傳用語以來,中國就被一股創業熱潮所包圍。如今,這股熱潮正穿越邊境和大洋,吸引在海外留學和工作的人返回中國。
宣傳用語的變化和大量資金的投入,都是中國政府用來逆轉本國人才流失趨勢的工具。來自重慶的賴力鵬即是被成功吸引回國的企業家之一。去年,他和3名同學從麻省理工學院回國并創辦一家高科技藥企。賴及其合伙人恰好代表中國政府正致力于吸引的海歸類型:高學歷并希望創新。
自從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派遣優秀學生赴西方留學以來,中國學生正趨之若鶩地奔向西方,但其中許多人選擇留在國外而非回國。如今,中國政府正全力扭轉這種趨勢,勸說在海外留學和工作的人相信目前正是回國并扎根的大好時機。
2010年,北京市朝陽區推出國際人才港“鳳凰計劃”,為在該區創業的海外中國人或外籍人士提供5萬至50萬元的資助金。“許多投資者正來到中國,我認為中國擁有更多大有作為的機會,因為這里的市場尚不成熟,比在美國的機會更多。”今年3月獲得10萬元“鳳凰計劃”創業資金的麗薩·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