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實施苛政下,美國東北大學受到強烈影響。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田 秋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20年5月簽署的一道總統令對中國理工科留學生及訪問學者的赴美學術活動制造了巨大障礙。這條苛政不僅嚴重影響到美國作為留學大國的國際聲譽、為各高校造成利益損失,甚至損害了該國自身的科研創新事業。然而,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苛刻卻未因政權更迭而緩解——最近,中國外交部與教育部雙雙對美方頻頻滋擾中國留學生一事做出回應,批評美國無緣由卡中國學生簽證,甚至強硬盤查中國學生是否為黨員、出示家庭背景,“制造寒蟬效應”。有調研顯示,中國學生2021年出國留學的意愿整體走低,對英語國家尤其“不感冒”。
上千名留學生受波及
據《華爾街日報》本月初的最新采訪,波士頓東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威爾遜近來格外頭疼:他負責運營的實驗室專注研究互聯網企業用于分化用戶、制造“差別定價”的算法機制,但這項研究工作因得力助手的長時間缺席已被耽擱。威爾遜的得意門生是中國一名胡姓博士生,后者去年回上海過春節后就再也沒有返美——起初是由于美國因疫情頒布的旅行禁令,后來則是擔憂特朗普頒布的“反間諜”政令會讓他攤上麻煩。威爾遜解釋道,當前的科研項目只有那些經過長期專業訓練的高素質科研人員才能勝任,他一時之間根本找不到能接替小胡的人選。
2020年5月,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令,打著“防間諜”及“保護知識產權”等幌子對中國理工類留學生及學者嚴格設限。《華爾街日報》稱,在實際執行層面,這道政令意味著但凡擁有“國防七子”(即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7所中國著名理工類院校)教育背景的中國人“幾乎無法獲得赴美簽證”。據了解,小胡的本科階段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正是“國防七子”之一。而他的遭遇也并非個案:2021年,500多名中國留學生反映自己被美國拒簽;另據美國國務院方面的數據顯示,去年有超過1000名中國留學生或訪問學者的簽證被取消。
對于前政府頒布的這道苛政,美國官方至今為止,還堅稱它只影響到“極少部分中國學生”,而這套說辭近日被學界“打臉”。據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估算,政令波及的中國留學生可能多達5000人,這個數字幾乎是每年中國理工類赴美留學生的1/4。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校長蘭迪·卡茨表示,雖然政府關注國家安全隱患無可厚非,但這樣做打擊面未免太寬泛,堪比一場“地毯式轟炸”,實施這樣的政策無異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茲韋茨洛特也稱,在美國本土開展的諜報活動主要發生在政府實驗室或者大型私企,且從事這種不法活動的人多為資深科學家及工程師。威爾遜教授也表示,自己從來不會擔心自己的學生會“竊取”他的成果,因為這些研究本來就是對外公開的。他表示:“我很歡迎中國的科研人員來借鑒我的研究方法,并應用在他們的社交媒體平臺上。”
生活仍受疫情影響
多所高校近期對上述政令進行了痛批。加州理工學院日前對媒體證實,該校多名學生已經受到影響,校方批評這類政策是亂搞“有罪推定”。麻省理工學院對這道政令“深表憂慮”,呼吁政府在實施過程中保持公開透明。更有學界人士對中國高級人才的流失表示遺憾。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崔大偉表示,以人工智能行業為例,全球將近30%的高級研究人員出自中國的高等學府,而美國的現行政策頗具“勸返”的功效。
目前,美國雖然疫情嚴重程度有增無減,但幾乎所有高校都在強推恢復線下教學。在加州某高校讀書的王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上一個學年的網課期間,感覺班上所有中國本科生都回國了,而自2021年秋季正式開放之后,除了少數有特殊情況的課程,基本已經恢復線下。她表示,目前在校園里,學生密度和國際學生的數量基本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重開校園之后,一度發生了學校宿舍不夠住,學校周邊的出租房也供不應求的狀況,被稱為是學校的“住房危機”。“住房危機也說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返校,但是因為疫情原因,學校周邊可供出租的民房減少了,才會有很多學生沒有地方住的問題,這也說明學校和周邊社區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迎接這批學生潮。”王同學表示,雖然周圍的同學基本上已經都接種了疫苗,但是如果要完全恢復的疫情之前的生活狀態,可能至少要等到新冠特效藥的問世。
對于英語國家熱情“降溫”
然而不止美國高校有這種“留學危機”,實際上有研究發現,中國留學生對英語國家的興趣整體在轉移,雖然暫時還影響英美的“留學霸主”地位,但存在一個長期的趨勢。
據英國文化協會近期展開的一項在線調研顯示,2021年中國學生對英語國家的熱情呈現出整體“降溫”態勢。而根據先前的調查,美國和英國分別在2017和2019年被中國學生視作“最具文化吸引力”的國家。如今,無論是留學還是感受異國文化,中國學生都更傾向于日本以及法、德為主的歐洲國家。報告認為,中美政府之間的緊張態勢是中國人改變對美國印象的“最明顯原因”,雖然特朗普已經卸任,但報告認為美國“光換個總統無法改變外界對國家的印象”。另一方面,美、英兩國抗疫成果的不盡人意也是“勸退”留學生的主要減分項。
這項調研還顯示,相比新冠疫情之前,中國學生的留學意愿如今已經呈現出整體低迷,只有26%的受訪者表示會“認真考慮”出國留學。而在該群體中,表示“確實想出國”的比例已經從先前的18%降至10%。此外,表達“挺想出國”和“有點想出國”的學生群體雖然占據較大比重,但根據以往經驗,這兩類受訪群體極大概率不會付諸行動。
有趣的是,該調查顯示,從2019年開始,英國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留學生最青睞的目的地,和其他大部分類似調查研究的數據吻合。調查分析內容稱,自2016年以來,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的興趣發生“急轉彎”,落到英國身上,“反而推之,如果中美關系得到改善,或者中英關系惡化,也很有可能造成類似的反向效果”。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高校的進步也是英國高校關注的重點。“在家鄉有更好的選擇的話,出國留學也就不那么吸引人了”,該調查的撰寫者之一——英國文化協會馬來西亞部門總監吳媛媛稱,很多表示對留學很有興趣的學生,實際上可能并沒有選擇留學。她表示,學生最終放棄留學一大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有興趣”是中國學生考慮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遠不如比起教育質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