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曾偉
性別:男
年齡:18歲
就讀學校:煙臺二中
錄取學校:正在選擇
主攻方向側重于工科
愛國際象棋,愛數學;
愛電腦軟件,愛與人交流;
愛旅行,也愛交朋友;
愛辯論,更愛思考;
不是為了混文憑;
也不是為了好工作;
出國留學只為了未知的挑戰;
我是開朗自信的曾偉……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別人大多只有一份錄取通知書,而煙臺二中的高三學生曾偉卻拿出了一疊。
看著這么多通知書,18歲的他直到現在還有點兒“找不著北”:“8所美國高校,每所都很好,選擇念哪一所是我最近比較糾結的事。”
選擇哪所大學就讀,是他現在最糾結的事兒
14日,在煙臺大學校園里,記者如約見到了曾偉和他的母親王文超女士。曾偉給人的第一印象沒什么特別,就像一位鄰家少年,陽光、謙和,很容易相處。
難以想象他在高三陸續收到了來自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北卡教堂山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明尼蘇達雙城分校和萊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曾偉告訴記者,他擅長理科,但更傾向于工科,因為理科比較偏向理論性,而工科既有理科的成分同時偏重實踐性,在選擇考取的美國高校時,他側重于工科比較強大的學校,現在正在通過大量的查閱和咨詢了解每所學校。
“在8所學校里挑一所去,是我最近在忙的事,不過真的很難選擇。”曾偉說。
愛數學,代表美國初中參加州際比賽
曾偉的老家在湖北,后來因為父親的工作調動在美國讀過一年多的初中。
曾偉剛到美國的時候,英語水平并不高,在機場只能通過用手比劃來和工作人員交流,但在半年時間里,他就解決了語言難關。在美國,曾偉接觸了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多種機會自由發展。
在這種環境里,曾偉開辦了自己的軟件網站,多的時候每天能有200多次的點擊量,他還成為學校國際象棋隊的隊長。曾偉說:“通過象棋就能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國際象棋里的士兵走到最后可以成為王后,更鼓勵個人奮斗。而中國象棋的各種規則更注重防御,比較保守。”
從小就有數學天賦的曾偉很快在他就讀的Jeffersonmiddleschool學校嶄露頭角,在一個專門培養有數學天賦的學生的班級里,只有不到10名學生,有專門的數學導師指導學習,曾偉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7年級(別的成員都是8年級的)的曾偉由于成績突出,還被選為代表學校參加州際比賽的頭號選手。
喜歡玩,但他更喜歡未知的挑戰
“小時候基本上屬于一做完作業就找不著影的那種孩子。玩夠了就學習,兩者并不沖突。”曾偉說。
不過,曾偉玩也玩的不太一樣,他不太喜歡玩網絡游戲、看電視,而喜歡電腦軟件、與人交流。比如在高中階段,他是學校模擬聯合國大會項目的負責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逼自己去換一種思維方式,了解更多的國家的知識,和同齡人的交流、碰撞更是我所渴望的。”在北京參加“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上,曾偉交到了很多年輕的有想法的朋友。
通過各種渠道曾偉有了廣泛的朋友圈。比如在香港參加SAT考試,他和不認識的考生們一起見地方就鉆。完全沒有語言基礎的他和一個韓國朋友去韓國自助游,通過最簡單的交流,呆了半個月。曾偉和朋友們去旅游,花費并不高,他們經常把夜晚安排在乘車、船的旅途中。“到美國讀書我必然要面臨更多的挑戰,處理和老師的關系,劃定最終的專業方向等,但也正是這份未知的挑戰吸引著我。”曾偉說。
性格培養最重要
說起兒子,曾偉的母親王文超一臉幸福。她說:“兒子從小讓我挺省心的,對他的教育更多的是提供一個好的成長氛圍。”
曾偉還在襁褓里的時候,王文超就給他講故事,雖然小曾偉聽不懂卻能有感應。曾偉還沒有上小學時,王文超就帶著他去買菜,教他算菜錢。曾偉上小學,別的孩子還在學數字,他就已經會負數的應用了。
對曾偉的學習,王文超說并沒有硬性的要求,只要他努力就行,只在關鍵時刻給予一些引導。從上學起,曾偉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有著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考取美國的學校都由曾偉自己搞定。“兒子已經用一種比較成熟的方式去思考,選擇自己的生活,我們都比較放心。”王文超說。
“比起成績,我們更注重對他性格的培養。”王文超說,開朗、自信、善良正直等品質是孩子最寶貴的部分,經常性的鼓勵能讓孩子開朗起來,并有信心去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