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3月,是傳統的學習雷鋒月。在當下社會,“學雷鋒”有何現實意義?這篇文章,是曾經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徐本禹的回答。
2003年,徐本禹放棄讀公費研究生的機會,來到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巖村巖洞小學當了一名義務支教老師;2004年,他又來到更加破舊的大方縣大水鄉大石小學支教一年,并每月從微薄的生活補助中節省出一半的錢,用來資助當地孩子上學。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經濟拮據的大學生,他用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為大山深處的孩子點亮了智慧的火炬。徐本禹的感人事跡隨后被大眾熟知,獲選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
——編 者
每天,撫順雷鋒紀念館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有血有肉的“雷鋒”形象由過去走到現在,由印象走進心靈,帶給人們“能否像雷鋒那樣”的思考;
每年春節剛過,我們會守候在電視機前,期待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這一精神盛宴,享受眼淚奪眶而出所帶給我們的心靈洗滌與幸福;
當我們生活中遇到坎坷的時候,在內心深處,我們渴望那么一縷陽光,哪怕只是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份真心的問候,都會讓我們感到溫暖。
雷鋒,一個平凡、普通年輕人的名字,鐫刻著半個多世紀的精神年輪。無論社會怎樣變遷、歲月怎樣變換,我們始終呼喚雷鋒以及“雷鋒式”的人物,始終期待雷鋒精神帶給我們“春天般的溫暖”。特別是在現在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理直氣壯地學雷鋒,踐行雷鋒精神,做“雷鋒式”的平凡人,使弘揚真善美成為時代的主流。
我們學雷鋒,需要懂得雷鋒究竟是怎樣用22歲的短暫生命來書寫燦爛的青春。雷鋒身上有我們青年人所需的精神之鈣。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曾說:“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在雷鋒日記里,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做毛主席的好學生、好戰士是雷鋒最真摯的感情流露和最崇高的理想追求,這也是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雷鋒的生命當中,舍身堵槍眼的英雄黃繼光,是他學習的楷模;養豬模范“馮健姐姐”,是他學習的榜樣。雷鋒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榜樣,沿著榜樣的足跡前行,我們就能像榜樣那樣傳遞正能量。胸懷理想,心有榜樣,應該成為我們青年人最鮮明的底色,唯此才能讓自己更有“精氣神”,才能理解雷鋒所說的“真正的青春”是什么。
青年人喜歡時尚,是引領時代的弄潮兒。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雷鋒也是一名“時尚青年”。雷鋒愛美,“每當走到能照見人影的玻璃窗前、清水池邊,都要拉拉衣襟,整整頭發,撣撣灰土,做出一副精神百倍的樣子。”他總是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現給人們,面帶微笑、陽光燦爛,始終散發著青春朝氣。雷鋒更懂得什么是時代的美,“勞動人民那被烈日曬得黝黑的臉是最美的,粗獷雄壯的勞動號子是最美的聲音,為社會主義建設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靈魂是最美的。”此外,雷鋒不僅口才好、文筆好,而且還寫過散文、詩歌、小說,這在當時應該是很“潮”的,這種“潮”也體現出了雷鋒過硬的綜合素質。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而內心對美的追求、行動上對美的踐行以及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依然是時代“列車”所承載的時尚“必需品”。我們青年人追求時尚,應該多一些對內在時尚的追求,因為外表的時尚會轉瞬即逝,而內在的時尚會成為永恒。
“我是為自己干事,就應該多干點。”這是雷鋒關于“螺絲釘精神”的質樸表達。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我們立足崗位學雷鋒的最好體現。不管是做農民、公務員,還是做工人、解放軍戰士,雷鋒對待工作都像夏天般火熱,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哪怕是打水、拖地、送信等這些看上去“不起眼兒”的小事,雷鋒都干得樂此不疲、精益求精。正如雷鋒所說:“高樓大廈都是一磚一石砌起來的,我們何不做這一磚一石呢!我天天都要做這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雷鋒高度的職業操守,使得雷鋒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了不平凡的事業,成就了雷鋒偉大的品格。我們每個青年人都渴望在工作崗位上有所成就,只要我們具有了“多干點”的精神,把所做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就能夠彰顯青春價值,實現出彩人生。
當我們讀懂了“雷鋒故事”,我們會發現雷鋒是那么鮮活,仿佛他就和我們同處一個時空當中,一同行走。“我們為什么要學雷鋒?”在行走的路上,我們從“雷鋒”那燦爛的笑容中得到了答案:學雷鋒,就是做更優秀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美”、更“帥”。讓自己變得更“美”、更“帥”的事兒,我們還不去做嗎?做起來還難嗎?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這是雷鋒寫給自己的青春誓言,也是寫給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人的。做這樣的人吧,不負這美好的青春,不負這美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