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精品課)成績出來了,周舟(化名)始終無法接受:因為模擬考試時成績可以上一本,所以他期望高考成績也能過一本線,可是最終成績只比二本線高一點。這樣的結果讓周舟覺得非常沮喪,心情不好就每天窩在家里打游戲不愿意出門。
周舟一門心思想復讀,明年再考。但是他的父母覺得復讀耗時耗力,壓力巨大,再考一次未必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而且孩子的成績也可以入讀二本的學校,將來可以考研(課程)或是出國學習,也會有不錯的發展,沒有必要一定要復讀。
高考成績出分,對于那些在考試中發揮失利的孩子,無疑是一道“坎”。記者近期從各醫院心理咨詢門診了解到,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前來做心理咨詢的考生和家長增多。
遇挫折心態改變是正常反應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特診科門診心理科主任醫師李思特分析,周舟的情況較為典型,屬于急性應激性障礙。首先,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出現心態改變是正常的反應,是可理解可接受的,絕大多數孩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事過情遷”。
“此時,如果家長采取一定的措施,將有助于孩子盡快平復情緒。周舟情緒問題的根源是高考成績不理想,因此,家長首先盡量避免讓孩子接受相關信息,避免進一步刺激。其次,家長要提供溫馨的家庭氛圍,適當改變生活內容,比如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逛街,散心。”李思特補充說,如果孩子的情緒低落達到明顯影響生活的程度,則建議找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面談。
孩子情緒低落要尋求醫生幫助
市第二人民醫院特診科心理睡眠專科主任醫師李競對此表示認同。她指出,孩子高考失利,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慢慢接受這一現實,同時家庭的支持系統要給孩子“松綁”,比如家長可以做的是:在孩子現有分數的情況下,怎么填報志愿,能讓孩子到一個比較好的高校學習。
“一般來說,性格開朗的孩子可以很快地從高考失利的情緒中走出來。如果孩子本身比較內向,有心理抑郁,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但還是能走出來。”李競醫生說,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低落,并伴有軀體不適超過2周,比如睡眠不好,悶悶不樂等,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我們門診很多情況下是家長自己來咨詢的,孩子并沒有來。如果家長不回避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我們還是鼓勵家長帶孩子一起來就診。”李競醫生解釋,如果延誤治療,導致孩子長期睡眠不好,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這種回避問題的態度不可取。對于有焦慮障礙、抑郁障礙的孩子,癥狀較輕的可以接受心理治療,比較重的可以輔以藥物治療,大部分治療2個月左右會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培養孩子多元化思維
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門診主治醫生馮哲建議家長,在孩子早期教育時就注意培養孩子的多元化思維,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其實跟周舟類似的例子很多,問題出在家長平時的教育。”馮哲說,在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的十幾年時間,不少家長都告訴孩子,只有“好好學習,考上重點大學,將來才有出息”,給孩子灌輸了這種思想,一旦孩子高考成績不如意,孩子就會對自己失望,對未來充滿恐懼。
馮哲認為,周舟之所以堅持復讀,一方面是認為只有高考成功將來才會有“前途”,另一方面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在周舟的觀念中,只有高考考好了,才是證明自己的唯一方式,考試失敗意味著自己的“無能”。“到了這個時候,即使家長再改口說學習不那么重要,上二本高校也很好,孩子一時也無法接受這樣的轉變,反而可能會認為家長已經對自己失望,認為家長也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即使復讀也無法考好,這會讓孩子感到更加難過。”
如何讓孩子有更好的抗挫折能力呢?馮哲建議,家長最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引導他理解人生有許多路可以走,避免單一的思維模式。世界是多元的,孩子的思維也應該是多元的。通向成功的路有很多條,只要保持勤奮,愿意不斷的努力付出就可以了,重視努力的過程而非努力的結果。其次,家長在評價孩子時,應該把具體事情和孩子本身分開來,一次考試失利,并不代表孩子沒有能力。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否定孩子本身。
“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總是充滿了挫折與不順,要讓孩子早些意識到這一點,很多成功是建立在屢次失敗的基礎上的。”馮哲指出,同時,要讓孩子從小就與不同年齡段的人接觸,除了同齡人之外,孩子還可以與父母的朋友、同事接觸。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交往,有這些人際關系做基礎,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再聽聽長輩的話,會比較容易接受。
“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往往會定期見心理醫生,這樣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更好地從心理醫生那里得到幫助。如果孩子既往從沒有接觸過心理醫生,當其遇到情緒問題時,家長建議其去看心理門診,孩子常會認為家長覺得自己有病,所以非常的抵觸。”馮醫生表示:“家長可以在孩子沒有明顯問題時就帶孩子與心理醫生接觸聊天,讓孩子明白見心理醫生并不表示有一定心理疾病。提前建立良好的關系和信任,當孩子真正需要心理醫生幫助的時候會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