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讓兒子在雪地中“裸跑”的50歲“鷹爸”何烈勝和8歲的兒子何宜德最近又火了。今年2月6日上午,“鷹爸”和兒子一道,報名參加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yè)的自考課程。而在此之前,何宜德在自家私塾完成小學和初中基礎課程,并修讀了部分大學課程。(2月8日《新京報》)
對于“鷹爸”讓兒子參加大學自考課程的做法,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更有一部分人在觀望,觀望者想看看“鷹爸”一手制造出來的"教育試驗品”,在十年之后是否會取得成功。在這里,筆者卻認為,不妨以放開的心態(tài)來看待“裸跑弟”讀大學自考。
在國民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了的今天,追求更加個性化和精英化的教育,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選擇。有更多家長愿意投入更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精心培養(yǎng)下一代。亦有很多家長看到了目前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方面的不足,尋求國家義務教育之外的“教育小灶”。這代表著一部分家長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多元,教育眼光更加長遠,這點值得肯定和鼓勵。
再者,如果從教育專業(yè)者眼光來看,目前我國義務教育中小學階段的教材編纂,存在著“碎片化”的傾向,且不同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內(nèi)容,有部分重疊之嫌?,F(xiàn)在已有一些思維開放的中小學,已經(jīng)在自己的校園內(nèi)部,嘗試著進行教材和課程內(nèi)容重新整合的操作。也就是說,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提供更加系統(tǒng)化超前化的知識學習,并不是夢想?;蛟S“鷹爸”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于大膽嘗試,讓自己8歲的兒子試讀大學自考課程。這或許也正是“鷹爸”覺得他自己的教育想法不容易被他人理解之處。
但是,我們在放開心態(tài)包容“裸跑弟”讀大學自考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教育不是急功近利之事,也不是一兩年之功,教育需要長年累月的“潤物細無聲”,更需要寧靜平和、不攀比競爭的心態(tài)。如果“鷹爸”未來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多一份淡定從容,少一分炫耀炒作,那么不論十年之后“鷹爸”對“裸跑弟”的教育是否成功,都是值得大眾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