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最權威的學校,最專業的機構!
特色專業: 動漫設計 學前教育 計算機 會計金融 影視音樂 建筑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外語 美術設計 國際貿易 工商管理 廣告學 法律 旅游與酒店管理 汽車工程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8:00-24:00

4007-567-088
2025優秀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熱線電話:4007-567-088
首頁 > 理科生報考

新絲路與中國民族教育的新思考

發布時間:2017-01-20 來源:網絡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向國際社會先后首倡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或“新絲路”)。

新絲路不僅將極大地促進我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研究的創新,也將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新絲路呼喚新教育。“一帶一路”本身蘊含著巨大教育能量,為中國民族教育帶來了全面發展機遇。同時,“一帶一路”哲理深蘊,引發我們對中國民族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體論、發展與改革論等問題的新思考。

△ 我國西北邊境線上的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輻射30 多個國家、32 億人口,已逐漸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生財地”“聚寶盆”。 昵圖網 供圖

何為民族教育?何為民族教育學?

“一帶一路”戰略告訴我們,要有正確的空間觀,辯證看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辯證認識國族與各族、國家與地區的關系,也就是要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與核心價值觀來廣義地理解與構建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學的核心概念體系。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貫穿中國東中西部,而且走向世界東西方。由此可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包括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是根本,國內這盤棋下活了,營盤打結實了,國際格局這盤棋才能下活。

自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首倡以來,圍繞我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有增無減,某些國際勢力千方百計想將中國封鎖起來,遏制中國崛起。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在繼續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爭取良好的國際格局的同時,必須將重心放在國內大局上,自力更生為主,對內搞活經濟,建設國內空前統一的全國大市場。

國內大局這盤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是完全可控的。中央的思路是全國一盤棋,創造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愿景與行動》分別從西北與東北地區、西南地區、沿海與港澳臺地區、內陸地區具體分析國內“一帶一路”之開放格局,圈定重點涉及的18個省份,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六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云南、西藏等西南三省區,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五省,內陸地區則是重慶。規劃還提及要發揮港澳臺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中華大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無論是自然還是人文都具有差異性、多樣性、互補性。“一帶一路”,穿針引線,四通八達,不僅將中國各地區、各民族更加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國內更加統一的大市場,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而且這將更自覺地推進國家一體化進程,進一步促進中華民族國族意識的覺醒,更加自覺地推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就振興中華、安邦治國而言,具有極其深遠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與文化意義。

在此背景下,中國各少數民族、各民族地區都更加自覺地成為中國統一大市場的一部分,中國境內各少數民族、各民族地區的群眾都將更自覺地投身國內經濟大循環中來,內地與邊疆、民族與民族,經“一帶一路”的穿針引線,更加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整體局面。

在沿著“一帶一路”建設全國大一統市場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該怎么辦?早在1924年,陶行知先生就在《五族共和與教育者之責任》一文中指出:“我們要想建設一個真正的五族共和,最要緊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建筑四通八達的道路,二是實行四通八達的教育……這兩件事互相為因,互相為果,實在是要同時并進,才能充分達到五族共和的目的。”

顯然,教育應該與“一帶一路”齊頭并進,相得益彰;應該有利于建設四通八達的社會,有利于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大聯合、大團結,有利于中華大地統一大市場的自覺形成,有利于自覺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與發展。為此,中國民族教育的概念應該有廣義的解釋,即:中國民族教育是中華民族一核多元一體的教育。“一核”是以中華民族的國族認同為核心價值,“一體”就是“中華民族”,“多元”是指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民眾。具體而言,就是中國民族教育是中華民族教育,是中國各民族的共和教育,既包括各少數民族民眾,也包括漢族民眾及各民族身份未定的民眾的教育;既包括各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也包括各漢族地區、各多民族散雜區的教育,是四通八達、和衷共濟的教育。

中國教育只有一個。中國民族教育是從民族學視角對中國教育的界定,其本質是國家公民教育,而不是另搞一套的另類教育。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是中國民族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教育學”是從民族學(或稱人類學)視角研究教育問題的一門學問,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自中國,國外有相關學科,如多元文化教育、教育人類學、教育社會學,這些學科也將“民族教育”(確切而言,國外更多地是指族群教育,英文對應詞ethnic education;nation education,相當于我們的國族教育或者國家教育、民族教育)作為一個問題域,從文化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角度予以研究,但是并沒有明確提出“民族教育學”這一學科名詞,更沒有構建這一學科體系。“民族教育學”是我國的自主學科創新,要有自己的學科立場以及學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在“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的背景下,我們“民族教育學”學科建設首先應該站在中華民族的政治立場與文化立場來建構“一核多元一體”的學科理念及學科體系。“一核”是指學科的核心理念更自覺地促進“國族”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一體”是“中華民族的教育學體系”,中華民族既是 “核”又是“體”,表里如一;“多元”是各民族、各地區教育及跨民族、跨地區教育。“一核多元一體”,是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一與“多”的有機統一,轉承起合,形神兼備,與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激進派“多”對“一”的解構完全不同,也與法西斯主義以“一”消滅“多”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中國的民族教育學要舉中國的旗幟,走中國的道路,奔中國的目標。

中國民族教育及民族教育學的文化根基何在?

“一帶一路”的提出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充分展現。文化自信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那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借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而且是我國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在新時代的重生,是在歷史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這種創新不是空穴來風的奇妙幻想,而是有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自覺創造,根深蒂固,老樹開新花。

與“一帶一路”一樣,中國民族教育及民族教育學植根于中華大地,植根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中國民族教育及民族教育學文化自信的根基。

我國有悠久的教育史和民族史。自古以來,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重視民族問題與教育問題,都有民族教育政策史;無論哪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及教育史,都是中華民族教育寶庫中的瑰寶及“種子”。歷史凝結著先輩的智慧與勞動,無論是嘗試成功的經驗還是嘗試錯誤的教訓,都是極其寶貴的探索,值得珍視。歷史不僅是“資治通鑒”的例子,更是蘊含創新的“種子”與“宿根”,是建造中國民族學、教育學以及民族教育學的文化根基,當然也是我國民族教育實踐的文化根基。

一核多元、中和位育

新絲路為各族青年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新人呼喚新教育。新絲路是經貿之路,也是國家一體化與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暢通必須有“共同共通”的統一性,統一性是“核”。同時,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各地有各地的特點、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點,這種多樣性的“多元”必須尊重并兼顧,故此可以“一核多元,中和位育”為原則,思考民族教育發展戰略問題。

就人才觀而言,樹立以徳智體全面發展教育為核心的多方面素質和諧發展教育理念;就知識文化體系而言,以通識知識為基礎,建設多學科多領域知識課程體系;以通用技術(綜合技術或稱現代工藝學)為核心,建立多元配套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核心,建立健全多語多文的語文教育體系;以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為核心,建立健全多民族跨文化綜合教育體系;以祖國理解與忠誠為核心,推行國際理解教育。就育才環境而言,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考試為核心,輔之以多種民族語言、多種外語考試以及分類加分等多樣化的彈性政策,形成一核多元一體的高考制度;以學校教育為核心,建立健全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網絡;以有教無類為核心理念,創建多民族綜合學校;以中華文化為底色,營造兼顧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國際特色的校園文化以及社區教育文化。當然,上述建議是疊加在一起的,構成一個完整的新教育體系。據此,民族教育學應具體研究并構建“一核多元一體”的人才素質體系、知識體系、育人機制,為新時代、新青年、新教育服務。

互聯互通互融

“一帶一路”將散落在中華大地上乃至歐亞非大陸上的粒粒“珍珠”串聯起來,形成一串串美麗的項鏈;又像數據線將一臺臺電腦聯系起來形成局域網乃至國際網。“一帶一路”強調合作時做到“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通”,即通達,互聯互通、四通八達,這說明“互聯、互通、互融”是“一帶一路”的基本精神。這是一種互聯的觀點,團結的觀點,互聯大于孤立,團結就是力量。“一帶一路”啟發我們,要有互聯的觀點,正確處理“多”與“多”的關系。

只有四通八達的教育才能培養四通八達的人,才能創造四通八達的社會。中國民族教育不能畫地為牢、孤芳自賞、作繭自縛、夜郎自大,而應該具有“互聯、互通、互融”精神,走四通八達、協同建設的發展道路,培養學生具有“互聯、互通、互融”精神的通達之人,促進人與人、民族與民族、社區與社區、地區與地區、國與國之間的“互聯、互通、互融”。

民族教育學的研究也要有這樣的互聯觀。不僅要研究少數民族教育,也要研究漢族教育;不僅要研究民族聚居區的教育,而且要研究民族散居區的教育;不僅要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也要研究漢族地區的教育;不僅要研究農牧區的民族教育問題,而且要研究城鎮民族教育問題;不僅要研究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民族教育差異性與特殊性,各民族內部及各地區內部民族教育差異性與特殊性,還要研究其間的聯系性、共通性,并展開對話與合作;不僅要研究中國的民族教育問題,還要研究沿線跨境民族乃至沿線各國民族教育問題,研究中國民族教育與沿線各國民族教育的差異性、特殊性以及聯系性與共通性,并展開對話與合作。對中國而言,有利于促進“三個離不開”;對國際而言,有利于合作與交流。這是符合新絲路“互聯、互通、互融”精神的,也是有利于促進貫徹這一精神的。

高考分數低老師幫你選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
  • 距離2023
    高考還有
  • 100

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移動客戶端訪問本站!

免費參觀院校申請
  • 參觀學校
  • 姓名
  • 郵寄地址
  • 聯系電話

版權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專科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