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同學都聽說過并列式議論文,
最普遍的莫過于一個三段式的并列式議論文,
然而,
并列式議論文不止于此,
剩下的還要你往下看。
編輯丨作文君
文 | 網絡
圖 | 百度圖片
來源 | 網絡
我們尊重原創,如有問題,請聯系;轉載請注明出處
并列式議論文并列層次的擬定角度
1、分論闡釋
論證中平行結構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從中心論點中解析出若干個并列的分論點,每個分論點獨立成段加以闡述,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共同論證中心論點。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恰似文章結構中的總分關系。這種結構式,條理清晰、眉目分明。
比如福建高考作文《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這樣安排的。在中心論點之后,作者提出三個分論點——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戈多是道德。
2、存在類型
事物皆可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原因、功用和要求等。以此為思考角度,可以構思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
例如“閱讀”這個話題,我們就可以根據閱讀的對象類型構思出如下幾個并列層次——
首先,我們要重視閱讀有形之書。
1、讀詩使人浪漫。
2、讀史使人明理。
3、讀哲使人睿智。
同時,我們更要重視閱讀無形之書。
4、閱讀人生。
5、閱讀社會。
3、具體表現
任何事物的外在表現都不會是單一的。往往因時、地、人、物等的不同而不同,經常還有輕重顯隱內外等區別。以此為思考角度,也可以構思出一篇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好文章。
例如有一篇高考優秀作文《談意氣》是這樣分層論述的——
1、充滿意氣的人是堅韌不拔的,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
2、充滿意氣的人是勇敢無懼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
3、充滿意氣的人是自信樂觀的,他們總能撥開云霧看見明媚的陽光。
4、由果索因
因果聯系是客觀存在的普遍關系,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一個矛盾的產生,一種現象的出現,總是有前因的。分析它,發現它,弄清來龍去脈,就能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矛盾的主次關系,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找到某種原因,比不揭示原因深刻;找到根本原因,比找到一般原因深刻。推敲這些現象的產生復雜的多樣的原因,也比較容易構成并列式議論文。
以高考作文《邊走邊問》為例。文章開篇提出觀點——在人生的道路上,邊走邊問,才會無悔今生。接著就從為什么會得出這一觀點的原因的角度分層闡述——
1、一個愛問的人一定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2、一個愛問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熱心腸的人。
3、一個愛問的人一定是一個正直的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人。
正是基于以上三點原因分析,引導讀者思考并接受作者觀點。
5、作用意義
前面提過事物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復雜的、多樣的,同樣,事物造成的結果也往往是復雜的、多樣的,有物質的,有精神的;有個人的,有集體的;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等等。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文章層次,收獲必定豐厚。
比如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議論文《勤有三益》,作者為了說明“為人當勤勞”這一觀點,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結構——
1、勤勞,可以有所獲免饑寒也。(創財)
2、勤勞,可以有所勞延壽考也。(健體)
3、勤勞,可以有所事遠淫邪也。(修身)
2008年江蘇高考作文《好奇心》,就可以分解為三個并列的分論點——
1、好奇心讓我們不停地追尋真理,領悟科學的真諦;
2、好奇心讓我們不停地探索世界,推動歷史的前進;
3、好奇心讓我們不停地思考生命,收獲人生的碩果。
6、影響危害
有正面的作用意義,當然負面的影響危害也必定存在,也必定是復雜多樣的。高考優秀作文《細節之處,美不勝收》就是從這個角度構思出如下四層——
1、痛苦是細節,沒有它,生活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2、傷害是細節,沒有它,生活就無法感知關愛。
3、奮斗是細節,沒有它,生活就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
4、感恩是細節,沒有它,生活就沒有了真情。
7、時間階段
本思考角度指思考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或歷史進程的不同時期,或人生前進的不同時間,或一年更替的春夏秋冬等。
比如高考優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這樣推進的——
1、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2、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3、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4、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8、空間場合
本角度可以是生活的每個具體角落,如家庭、學校、醫院等人物活動的每個場所,也可以是國內、國外這樣的一個大空間。或者是活動的不同場合,比如正式與非正式,莊重與隨意等。
有一篇高考作文就是這樣構思的。它用“在家庭我們要和諧”到“在單位我們要和諧”再到“在社會我們也要和諧”的思路來論證“我們必須注重和諧”。
9、正反轉化
本角度運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矛盾的對立統一以及相互轉化的觀點剖析構思。
使用這種角度構思應注意:
1.對比必須鮮明、強烈,通過是與非、功與過、榮與辱的對照,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2.在字里行間要滲透作者的褒貶、愛憎之情。
比如論證論點:正確對待妒嫉心。就可以分出以下三層——
1、妒嫉心往往導致缺德行為。
2、妒嫉心是人們前進的動力。一個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3、將妒嫉心化作追趕他人的動力。
10、方法條件
議論文重點論述了“為什么”,讓讀者明白道理接受觀點,但是文章往往不能告訴讀者行動的方向。因此我們可以考慮要實現觀點必須具備:什么條件、什么品質、什么工具、什么方法、什么措施、怎么做等等。具體如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自身素質,克服心理障礙,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宣傳,從小事、從現在、從自己做起,加強外力約束等等。
比如高考優秀作文《品讀人生》是這樣構思的——
1、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他人。
2、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
3、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成功與喜悅。
11、名人榜樣
以名人為榜樣,特別是以文化名人為榜樣,既為讀者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又可以增強文章的文化底蘊,不但可選擇的文化名人多,且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要完成三層的論述比較容易。
高考優秀作文《斯人尚減肥》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例子。這篇文章是這樣展開論述的——
1、蘇武憑“堅”減肥。
2、李白憑“傲”減肥。
3、叢飛以“愛”減肥。
12、類比列舉
有這樣一則幽默,面對門前一堆垃圾,香港人會說:“等會兒讓風吹走它。”猶太人說:“看看里面有沒有金子。”新加坡人說:“趕快掃干凈,否則會受政府處罰。”美國人說;“按照社會分工,由清潔工去處理。”以色列人說:“小心炸彈。”由這個幽默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不同類型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有區別的。根據這點我們也可以構思出優秀的文章來。
高考優秀作文《愿景》就是這樣構思出如下三層——
1、持有愿景的舞者貴在自覺。
2、擁有愿景的強者貴在持久。
3、把有愿景的智者貴在感悟。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并不是截然分開的,經常是綜合運用幾個角度;法無定法,無論哪種角度,都要體現創新,要適應議論內容的需要,決不能一味生搬硬套。還要注意的是,層次的展開不能隨心所欲,得講究先后順序;層次關系必須明確,不應勉強湊足層次而出現交叉或反復。在句式的構造上,層次的表述可以力求齊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靈活遣詞造句,但要做到清晰醒目。論述過程當然允許有詳有略,一般來說主要的方面詳寫,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寫,放在后面;如果分論點不止三個,次要者還可以合在同一個段落里論述。